[1] |
袁倩, 周培阳, 何姿, 陈学文, 丁大志. 基于混合场积分方程的半空间上方金属目标电磁散射特性高效分析. 物理学报,
2022, 71(11): 114101.
doi: 10.7498/aps.71.20212152
|
[2] |
李文龙, 郭立新, 孟肖, 刘伟. 含卷浪Pierson-Moscowitz谱海面电磁散射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16): 164102.
doi: 10.7498/aps.63.164102
|
[3] |
范天奇, 郭立新, 金健, 孟肖. 含泡沫面元模型的海面电磁散射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21): 214104.
doi: 10.7498/aps.63.214104
|
[4] |
朱艳菊, 江月松, 华厚强, 张崇辉, 辛灿伟. 热防护层覆盖弹体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的修正的等效电流近似法和图形计算电磁学法分析. 物理学报,
2014, 63(24): 244101.
doi: 10.7498/aps.63.244101
|
[5] |
朱艳菊, 江月松, 张崇辉, 辛灿伟. 应用改进的物理光学法和图形计算电磁学近似算法快速计算导体目标电磁散射特性. 物理学报,
2014, 63(16): 164202.
doi: 10.7498/aps.63.164202
|
[6] |
王飞, 魏兵. 任意磁化方向铁氧体电磁散射时域有限差分分析的Z变换方法. 物理学报,
2013, 62(8): 084106.
doi: 10.7498/aps.62.084106
|
[7] |
徐润汶, 郭立新, 范天奇. 有限元/边界积分方法在海面及其上方弹体目标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2013, 62(17): 170301.
doi: 10.7498/aps.62.170301
|
[8] |
徐常伟, 朱峰, 刘丽娜, 牛大鹏. 群论在对称结构电磁散射问题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2013, 62(16): 164102.
doi: 10.7498/aps.62.164102
|
[9] |
王龙, 钟易成, 张堃元. 金属/介质涂覆的S形扩压器电磁散射特性. 物理学报,
2012, 61(23): 234101.
doi: 10.7498/aps.61.234101
|
[10] |
张宇, 张晓娟, 方广有. 大尺度分层介质粗糙面电磁散射的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8): 184203.
doi: 10.7498/aps.61.184203
|
[11] |
王运华, 张彦敏, 郭立新. 两相邻有限长圆柱的复合电磁散射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2): 021102.
doi: 10.7498/aps.60.021102
|
[12] |
张宇, 杨曦, 苟铭江, 史庆藩. 电磁散射问题的两种反演方法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6): 3905-3911.
doi: 10.7498/aps.59.3905
|
[13] |
梁玉, 郭立新. 气泡/泡沫覆盖粗糙海面电磁散射的修正双尺度法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9): 6158-6166.
doi: 10.7498/aps.58.6158
|
[14] |
任新成, 郭立新. 具有二维fBm特征的分层介质粗糙面电磁散射的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3): 1627-1634.
doi: 10.7498/aps.58.1627
|
[15] |
王运华, 张彦敏, 郭立新. 平面上方二维介质目标对高斯波束的电磁散射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9): 5529-5536.
doi: 10.7498/aps.57.5529
|
[16] |
王 蕊, 郭立新, 秦三团, 吴振森. 粗糙海面及其上方导体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混合算法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6): 3473-3480.
doi: 10.7498/aps.57.3473
|
[17] |
李海英, 吴振森. 二维高斯波束对多层球粒子电磁散射的解析解. 物理学报,
2008, 57(2): 833-838.
doi: 10.7498/aps.57.833
|
[18] |
杨利霞, 葛德彪, 王 刚, 阎 述. 磁化铁氧体材料电磁散射递推卷积-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分析. 物理学报,
2007, 56(12): 6937-6944.
doi: 10.7498/aps.56.6937
|
[19] |
王运华, 郭立新, 吴振森. 改进的二维分形模型在海面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2006, 55(10): 5191-5199.
doi: 10.7498/aps.55.5191
|
[20] |
郭立新, 王运华, 吴振森. 双尺度动态分形粗糙海面的电磁散射及多普勒谱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1): 96-101.
doi: 10.7498/aps.5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