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应耀俊, 李海彬. 不对称双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动力学. 物理学报,
2023, 72(13): 130303.
doi: 10.7498/aps.72.20230419
|
[2] |
农春选, 李明, 陈翠玲. Ξ型三能级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单模光场系统中双模原子激光的压缩性质. 物理学报,
2014, 63(4): 043202.
doi: 10.7498/aps.63.043202
|
[3] |
袁都奇. 三维简谐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边界效应. 物理学报,
2014, 63(17): 170501.
doi: 10.7498/aps.63.170501
|
[4] |
李明, 陈鼎汉, 陈翠玲. Ξ型三能级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对光场压缩性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3, 62(18): 183201.
doi: 10.7498/aps.62.183201
|
[5] |
王建忠, 曹辉, 豆福全.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Rosen-Zener跃迁中的多体量子涨落效应. 物理学报,
2012, 61(22): 220305.
doi: 10.7498/aps.61.220305
|
[6] |
李明. 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对V型三能级原子激光压缩性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1, 60(6): 063201.
doi: 10.7498/aps.60.063201
|
[7] |
黄芳, 李海彬. 双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绝热隧穿. 物理学报,
2011, 60(2): 020303.
doi: 10.7498/aps.60.020303
|
[8] |
徐岩, 贾多杰, 李照鑫, 侯风超, 谭磊, 张鲁殷. 大N近似下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基态能级分裂. 物理学报,
2009, 58(1): 55-60.
doi: 10.7498/aps.58.55
|
[9] |
宗丰德, 杨阳, 张解放. 外势场作用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啁啾孤子的演化与操控. 物理学报,
2009, 58(6): 3670-3678.
doi: 10.7498/aps.58.3670
|
[10] |
曲春雷, 赵清. 周期驱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的棘齿效应. 物理学报,
2009, 58(7): 4390-4395.
doi: 10.7498/aps.58.4390
|
[11] |
房永翠, 杨志安, 杨丽云. 对称双势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在周期驱动下的动力学相变及其量子纠缠熵表示. 物理学报,
2008, 57(2): 661-666.
doi: 10.7498/aps.57.661
|
[12] |
宗丰德, 张解放. 装载于外势场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N-孤子间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2008, 57(5): 2658-2668.
doi: 10.7498/aps.57.2658
|
[13] |
刘泽专, 杨志安. 噪声对双势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自俘获现象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7, 56(3): 1245-1252.
doi: 10.7498/aps.56.1245
|
[14] |
余学才, 叶玉堂, 程 琳. 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气体的势场有效性和粒子数极限判据. 物理学报,
2006, 55(2): 551-554.
doi: 10.7498/aps.55.551
|
[15] |
王冠芳, 傅立斌, 赵 鸿, 刘 杰. 双势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的自俘获现象及其周期调制效应. 物理学报,
2005, 54(11): 5003-5013.
doi: 10.7498/aps.54.5003
|
[16] |
余学才, 莫 影. 势场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临界温度. 物理学报,
2004, 53(12): 4075-4079.
doi: 10.7498/aps.53.4075
|
[17] |
徐 岩, 贾多杰, 李希国, 左 维, 李发伸. 大N近似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单个涡旋态的解. 物理学报,
2004, 53(9): 2831-2834.
doi: 10.7498/aps.53.2831
|
[18] |
崔海涛, 王林成, 衣学喜. 低维俘获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有限粒子数效应. 物理学报,
2004, 53(4): 991-995.
doi: 10.7498/aps.53.991
|
[19] |
周 明, 方家元, 黄春佳. 相互作用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诱导的光场压缩效应. 物理学报,
2003, 52(8): 1916-1919.
doi: 10.7498/aps.52.1916
|
[20] |
闫珂柱, 谭维翰. 简谐势阱中具有吸引相互作用原子体系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物理学报,
2000, 49(10): 1909-1911.
doi: 10.7498/aps.49.1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