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逸熙, 蔡晓妍, 刘彬, 江迅达, 黎永耀. 准二维空间中的隐秘涡旋量子液滴. 物理学报,
2022, 71(20): 200302.
doi: 10.7498/aps.71.20220709
|
[2] |
贺丽, 余增强. 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量子相变附近的朗道临界速度. 物理学报,
2017, 66(22): 220301.
doi: 10.7498/aps.66.220301
|
[3] |
常锋, 王晓茜, 盖永杰, 严冬, 宋立军.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量子Fisher信息和自旋压缩. 物理学报,
2014, 63(17): 170302.
doi: 10.7498/aps.63.170302
|
[4] |
袁都奇. 三维简谐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边界效应. 物理学报,
2014, 63(17): 170501.
doi: 10.7498/aps.63.170501
|
[5] |
赵文垒, 王建忠, 豆福全. 混沌微扰导致的量子退相干. 物理学报,
2012, 61(24): 240302.
doi: 10.7498/aps.61.240302
|
[6] |
王建忠, 曹辉, 豆福全.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Rosen-Zener跃迁中的多体量子涨落效应. 物理学报,
2012, 61(22): 220305.
doi: 10.7498/aps.61.220305
|
[7] |
赵文垒, 豆福全, 王建忠.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非线性相互作用对量子共振棘流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2, 61(22): 220503.
doi: 10.7498/aps.61.220503
|
[8] |
宋立军, 严冬, 盖永杰, 王玉波. Dicke模型的量子经典对应关系. 物理学报,
2011, 60(2): 020302.
doi: 10.7498/aps.60.020302
|
[9] |
李飞, 张冬霞, 李文斌.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中原子的空间混沌分布. 物理学报,
2011, 60(12): 120304.
doi: 10.7498/aps.60.120304
|
[10] |
宋立军, 严冬, 刘烨.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的量子Fisher信息与混沌. 物理学报,
2011, 60(12): 120302.
doi: 10.7498/aps.60.120302
|
[11] |
宋立军, 严冬, 盖永杰, 王玉波. Dicke模型的量子混沌和单粒子相干动力学特性. 物理学报,
2010, 59(6): 3695-3699.
doi: 10.7498/aps.59.3695
|
[12] |
谭长玲, 谭振兵, 马丽, 陈军, 杨帆, 屈凡明, 刘广同, 杨海方, 杨昌黎, 吕力. 石墨烯纳米带量子点中的量子混沌现象. 物理学报,
2009, 58(8): 5726-5729.
doi: 10.7498/aps.58.5726
|
[13] |
王海雷, 杨世平. 三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开关特性. 物理学报,
2008, 57(8): 4700-4705.
doi: 10.7498/aps.57.4700
|
[14] |
房永翠, 杨志安.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中的混沌隧穿行为. 物理学报,
2008, 57(12): 7438-7446.
doi: 10.7498/aps.57.7438
|
[15] |
王志霞, 张喜和, 沈 柯.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混沌反控制. 物理学报,
2008, 57(12): 7586-7590.
doi: 10.7498/aps.57.7586
|
[16] |
房永翠, 杨志安, 杨丽云. 对称双势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在周期驱动下的动力学相变及其量子纠缠熵表示. 物理学报,
2008, 57(2): 661-666.
doi: 10.7498/aps.57.661
|
[17] |
叶 宾, 谷瑞军, 须文波. 周期驱动的Harper模型的量子计算鲁棒性与量子混沌. 物理学报,
2007, 56(7): 3709-3718.
doi: 10.7498/aps.56.3709
|
[18] |
王冠芳, 傅立斌, 赵 鸿, 刘 杰. 双势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的自俘获现象及其周期调制效应. 物理学报,
2005, 54(11): 5003-5013.
doi: 10.7498/aps.54.5003
|
[19] |
崔海涛, 王林成, 衣学喜. 低维俘获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有限粒子数效应. 物理学报,
2004, 53(4): 991-995.
doi: 10.7498/aps.53.991
|
[20] |
周 明, 方家元, 黄春佳. 相互作用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诱导的光场压缩效应. 物理学报,
2003, 52(8): 1916-1919.
doi: 10.7498/aps.52.1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