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雅君, 王俊萍, 张文慧, 李瑞鑫, 田龙, 郑耀辉. 光学谐振腔的传输特性. 物理学报,
2021, 70(20): 204202.
doi: 10.7498/aps.70.20210234
|
[2] |
关晓通, 傅文杰, 鲁钝, 杨同斌, 鄢扬, 袁学松. 双共焦波导结构二次谐波太赫兹回旋管谐振腔设计. 物理学报,
2020, 69(6): 068401.
doi: 10.7498/aps.69.20191222
|
[3] |
张柏富, 朱康, 武恒, 胡海峰, 沈哲, 许吉. 双凹型谐振腔结构的金属半导体纳米激光器的数值仿真. 物理学报,
2019, 68(22): 224201.
doi: 10.7498/aps.68.20190972
|
[4] |
李培, 王辅忠, 张丽珠, 张光璐. 左手介质对谐振腔谐振频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5, 64(12): 124103.
doi: 10.7498/aps.64.124103
|
[5] |
崔立红, 赵维宁, 颜昌翔. 高斯光束与谐振腔基模模式光路谐振匹配的分析与校准. 物理学报,
2015, 64(22): 224211.
doi: 10.7498/aps.64.224211
|
[6] |
刘睿, 李宏福, 牛新建. 回旋管谐振腔本征模式计算的新算法. 物理学报,
2011, 60(9): 090205.
doi: 10.7498/aps.60.090205
|
[7] |
刘漾, 巩华荣, 魏彦玉, 宫玉彬, 王文祥, 廖复疆. 有效抑制光子晶体加载矩形谐振腔中模式竞争的方法. 物理学报,
2009, 58(11): 7845-7851.
doi: 10.7498/aps.58.7845
|
[8] |
刘畅, 罗尧天, 唐昌建, 刘濮鲲. 回旋管光子带隙谐振腔冷腔电磁模式分析. 物理学报,
2009, 58(12): 8174-8179.
doi: 10.7498/aps.58.8174
|
[9] |
吴 群, 孟繁义, 傅佳辉, 李乐伟. 基于双负介质与负介电常数介质交叠结构的谐振腔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4): 2179-2185.
doi: 10.7498/aps.57.2179
|
[10] |
刘 崇, 葛剑虹, 项 震, 陈 军. 热透镜的球差效应对大基模体积激光谐振腔模式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8, 57(3): 1704-1708.
doi: 10.7498/aps.57.1704
|
[11] |
董玉和, 丁耀根, 肖 刘. 同轴谐振腔高阶横磁模式参数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12): 5629-5636.
doi: 10.7498/aps.54.5629
|
[12] |
史庆藩, 郑俊娟, 王 琪. 微波谐振腔Q值对磁激子振幅不稳定态阈值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4, 53(10): 3535-3539.
doi: 10.7498/aps.53.3535
|
[13] |
席再军, 郑启光, 秦应雄, 余本海, 童杏林. 多棒串接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3, 52(6): 1396-1402.
doi: 10.7498/aps.52.1396
|
[14] |
曹清, 罗治江, 张为俊, 夏宇兴. 动态热不敏感谐振腔分析. 物理学报,
1993, 42(9): 1452-1458.
doi: 10.7498/aps.42.1452
|
[15] |
李先枢, 高燕球, 陈志恬, 冯镇业. 光学无源谐振腔的矩阵理论(柱坐标)(Ⅱ)——轴对称稳定光学无源谐振腔的计算. 物理学报,
1983, 32(8): 1002-1016.
doi: 10.7498/aps.32.1002
|
[16] |
叶碧青, 马忠林. 激光谐振腔内光学元件的热光效应. 物理学报,
1980, 29(6): 756-763.
doi: 10.7498/aps.29.756
|
[17] |
李强法. 缓变波导开放谐振腔的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1980, 29(11): 1405-1415.
doi: 10.7498/aps.29.1405
|
[18] |
刘建邦. 共焦不稳定光学谐振腔的解析解. 物理学报,
1980, 29(9): 1231-1236.
doi: 10.7498/aps.29.1231
|
[19] |
方洪烈. 多元件谐振腔的正则描述. 物理学报,
1979, 28(3): 430-434.
doi: 10.7498/aps.28.430
|
[20] |
王之江, 方洪烈. 直角稜镜谐振腔的共振模. 物理学报,
1975, 24(6): 454-457.
doi: 10.7498/aps.24.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