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森清, 张肖, 林机. 非局域非线性耦合器中暗孤子的传输. 物理学报,
2021, 70(18): 184206.
doi: 10.7498/aps.70.20210275
|
[2] |
黄光侨, 林机. 竞争非局域三次五次非线性介质中孤子的传输特性. 物理学报,
2017, 66(5): 054208.
doi: 10.7498/aps.66.054208
|
[3] |
姜先策, 徐斌, 梁检初, 易林. 中空圆柱形边界条件下非线性介质中的晶格孤子. 物理学报,
2013, 62(11): 110205.
doi: 10.7498/aps.62.110205
|
[4] |
赵璨, 马学凯, 王靖, 陆大全, 胡巍. (1+1)维非局域非线性介质的边界对表面孤子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3, 62(9): 094213.
doi: 10.7498/aps.62.094213
|
[5] |
蔡善勇, 梅磊, 彭虎庆, 陆大全, 胡巍. 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多极表面光孤子的解析解及其稳定性分析. 物理学报,
2012, 61(15): 154211.
doi: 10.7498/aps.61.154211
|
[6] |
彭虎庆, 马学凯, 陆大全, 胡巍. 热非局域非线性高阶界面孤子的多种孤子解. 物理学报,
2012, 61(18): 184211.
doi: 10.7498/aps.61.184211
|
[7] |
寿倩, 郭旗. 强非局域空间光孤子大相移的理论研究以及应用方案设计. 物理学报,
2011, 60(7): 074215.
doi: 10.7498/aps.60.074215
|
[8] |
张霞萍. 强非局域空间三维光孤子短程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2011, 60(3): 034211.
doi: 10.7498/aps.60.034211
|
[9] |
周罗红, 高星辉, 杨振军, 陆大全, 郭旗, 曹伟文, 胡巍. 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空间暗孤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4): 044208.
doi: 10.7498/aps.60.044208
|
[10] |
寿倩, 江群, 梁炎斌, 胡巍. 强非局域空间光孤子在铅玻璃材料中的传输特性. 物理学报,
2011, 60(9): 094218.
doi: 10.7498/aps.60.094218
|
[11] |
徐四六, 刘会平, 易林. 强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的二维库墨-高斯孤子簇. 物理学报,
2010, 59(2): 1069-1074.
doi: 10.7498/aps.59.1069
|
[12] |
郑亚建, 宣文涛, 陆大全, 欧阳世根, 胡巍, 郭旗. 功率控制的强非局域空间光孤子短程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2010, 59(2): 1075-1081.
doi: 10.7498/aps.59.1075
|
[13] |
杨振军, 李少华, 陆大全, 胡巍. 非局域非线性克尔介质中两极孤子的变分解. 物理学报,
2010, 59(7): 4707-4714.
doi: 10.7498/aps.59.4707
|
[14] |
江群, 寿倩, 郑亚建, 梁炎斌, 胡巍, 郭旗. 非局域空间光孤子在矩形边界铅玻璃中偏转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1): 329-335.
doi: 10.7498/aps.59.329
|
[15] |
朱叶青, 龙学文, 胡 巍, 曹龙贵, 杨平保, 郭 旗. 非局域程度对向列相液晶中空间光孤子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8, 57(4): 2260-2265.
doi: 10.7498/aps.57.2260
|
[16] |
曹龙贵, 陆大全, 胡 巍, 杨平保, 朱叶青, 郭 旗. 亚强非局域空间光孤子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2008, 57(10): 6365-6372.
doi: 10.7498/aps.57.6365
|
[17] |
龙学文, 胡 巍, 张 涛, 郭 旗, 兰 胜, 高喜存. 向列相液晶中强非局域空间光孤子传输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3): 1397-1403.
doi: 10.7498/aps.56.1397
|
[18] |
黄春福, 郭 儒, 刘思敏. 饱和对数非线性介质中非相干孤子碰撞对相干性的改善. 物理学报,
2006, 55(3): 1218-1223.
doi: 10.7498/aps.55.1218
|
[19] |
曹觉能, 郭 旗. 不同非局域程度条件下空间光孤子的传输特性. 物理学报,
2005, 54(8): 3688-3693.
doi: 10.7498/aps.54.3688
|
[20] |
谢逸群, 郭 旗. 非局域克尔介质中空间光孤子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2004, 53(9): 3020-3024.
doi: 10.7498/aps.53.3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