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戈迪, 赵国鹏, 祁月盈, 陈晨, 高俊文, 侯红生. 等离子体环境中相对论效应对类氢离子光电离过程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24, 73(8): 083201.
doi: 10.7498/aps.73.20240016
|
[2] |
张善良, 邢宏喜, 王恩科.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喷注淬火效应. 物理学报,
2023, 72(20): 200304.
doi: 10.7498/aps.72.20230993
|
[3] |
寿齐烨, 赵杰, 徐浩洁, 李威, 王钢, 唐爱洪, 王福强.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手征效应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23, 72(11): 112504.
doi: 10.7498/aps.72.20230109
|
[4] |
薛梦凡, 李小平, 孙海峰, 刘兵, 方海燕, 沈利荣. 一种新的X射线脉冲星信号模拟方法. 物理学报,
2015, 64(21): 219701.
doi: 10.7498/aps.64.219701
|
[5] |
刘尚宗, 颉录有, 丁晓彬, 董晨钟. 相对论效应对类锂离子能级结构及辐射跃迁性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2, 61(9): 093106.
doi: 10.7498/aps.61.093106
|
[6] |
刘昆, 宁传刚, 石砳磊, 苗雨润, 邓景康. 探测二茂铁外价轨道(e,2e)反应中的扭曲波效应. 物理学报,
2011, 60(2): 023402.
doi: 10.7498/aps.60.023402
|
[7] |
门福殿, 何晓刚, 周勇, 宋新祥. 强磁场中超冷费米气体的相对论效应. 物理学报,
2011, 60(10): 100502.
doi: 10.7498/aps.60.100502
|
[8] |
范召兰, 门福殿, 窦瑞波. 硬球势中相对论费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物理学报,
2010, 59(6): 3715-3719.
doi: 10.7498/aps.59.3715
|
[9] |
何彪, 易有根, 江少恩, 唐永建, 郑志坚. 电子碰撞Ga, As, Pt, W和Au原子Lα X射线产生截面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2009, 58(10): 6879-6883.
doi: 10.7498/aps.58.6879
|
[10] |
颉录有, 张志远, 董晨钟, 蒋 军. 高离化态类镍离子电子碰撞激发过程的相对论扭曲波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10): 6249-6258.
doi: 10.7498/aps.57.6249
|
[11] |
徐 慧, 盛政明, 张 杰. 相对论效应对大振幅电子等离子体振荡破裂影响的数值模拟. 物理学报,
2007, 56(2): 968-976.
doi: 10.7498/aps.56.968
|
[12] |
杨鹏飞, 陈文学. 超导体界面层的电场电荷分布及起源. 物理学报,
2006, 55(12): 6622-6629.
doi: 10.7498/aps.55.6622
|
[13] |
王伟民, 郑春阳. 超强短脉冲激光在不同密度分布等离子体中的自聚焦. 物理学报,
2006, 55(1): 310-320.
doi: 10.7498/aps.55.310
|
[14] |
徐 慧, 盛政明, 张 杰. 相对论效应对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共振吸收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6, 55(10): 5354-5361.
doi: 10.7498/aps.55.5354
|
[15] |
吴国华, 郭 弘, 刘明伟, 邓冬梅, 刘时雄. 尾波场与相对论效应对激光脉冲自相位调制及频移影响的比较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7): 3213-3220.
doi: 10.7498/aps.54.3213
|
[16] |
陈 刚, 楼智美. 四参数双原子分子势阱中相对论粒子的束缚态. 物理学报,
2003, 52(5): 1075-1078.
doi: 10.7498/aps.52.1075
|
[17] |
屈一至, 仝晓民, 李家明. 电子与原子、离子碰撞过程的相对论效应. 物理学报,
1995, 44(11): 1719-1726.
doi: 10.7498/aps.44.1719
|
[18] |
马锦秀, 盛政明, 徐至展. 相对论效应对共振吸收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2, 41(2): 253-259.
doi: 10.7498/aps.41.253
|
[19] |
仝晓民, 李家明. 原子内壳层双光子衰变的相对论效应和屏蔽效应. 物理学报,
1989, 38(9): 1406-1412.
doi: 10.7498/aps.38.1406
|
[20] |
李福利. 用负温度高能离子束的相对论多普勒效应实现从红外到X射线连续调谐激光器. 物理学报,
1980, 29(4): 429-438.
doi: 10.7498/aps.29.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