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军, 王裴, 孙致远, 张凤国, 何安民. 金属微层裂区气体渗入现象的一种近似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2021, 70(9): 098301.
doi: 10.7498/aps.70.20201145
|
[2] |
周小刚, 朱禾, 王秀明. 地转动量近似下的Q矢量及其在天气图上的应用. 物理学报,
2014, 63(6): 069201.
doi: 10.7498/aps.63.069201
|
[3] |
薛思敏. (e,2e)反应中冲量近似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16): 163402.
doi: 10.7498/aps.62.163402
|
[4] |
郭大龙, 马新文, 冯文天, 张少锋, 朱小龙. 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动量及能量分辨因素分析. 物理学报,
2011, 60(11): 113401.
doi: 10.7498/aps.60.113401
|
[5] |
王永刚, 胡剑东, 祁美兰, 贺红亮. 基于单孔洞近似的高纯铝部分层裂实验的数值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12): 126201.
doi: 10.7498/aps.60.126201
|
[6] |
梁迎春, 盆洪民, 白清顺, 卢礼华. 基于桥域理论的Cu单晶纳米切削跨尺度仿真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10): 100205.
doi: 10.7498/aps.60.100205
|
[7] |
杨 欢, 高 矿, 张穗萌. 大能量损失小动量转移几何条件下氦原子(e, 2e)反应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9): 5202-5208.
doi: 10.7498/aps.56.5202
|
[8] |
陈兰芳, 马新文, 朱小龙. 反应窗理论的适用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12): 6347-6353.
doi: 10.7498/aps.55.6347
|
[9] |
何 波, 朱 伟, 徐在新. 关于GLR方程动量守恒的讨论. 物理学报,
1998, 47(2): 189-192.
doi: 10.7498/aps.47.189
|
[10] |
霍裕平, 胡希伟. 化学反应的统计理论. 物理学报,
1983, 32(5): 599-570.
doi: 10.7498/aps.32.599
|
[11] |
程晓五, 王震遐, 王振杰, 杨锦晴. 13兆电子伏氘核所引起的一些反应的激发函数. 物理学报,
1966, 22(2): 250-252.
doi: 10.7498/aps.22.250
|
[12] |
李扬国, 陈生忠. 双核子削裂、掇取反应的结构因子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65, 21(5): 961-975.
doi: 10.7498/aps.21.961
|
[13] |
王如琳, 陈生忠. 双核子削裂反应. 物理学报,
1965, 21(5): 907-914.
doi: 10.7498/aps.21.907
|
[14] |
丘锡钧. 伴有靶核核心激发的氘核削裂反应. 物理学报,
1965, 21(1): 208-217.
doi: 10.7498/aps.21.208
|
[15] |
杨国桢, 关洪. 关于弱作用的中间玻色子理论. 物理学报,
1964, 20(9): 928-930.
doi: 10.7498/aps.20.928
|
[16] |
杜功焕. 关于化学反应媒质中的声吸收理论. 物理学报,
1963, 19(11): 767-770.
doi: 10.7498/aps.19.767
|
[17] |
王德焴, 丘锡钧, 赵玄, 李白文, 陈金全. 关于低能核反应中的复合核效应. 物理学报,
1962, 18(5): 227-241.
doi: 10.7498/aps.18.227
|
[18] |
钱祖文. 化学反应媒质中的声吸收理论及关于MgSO4水溶液的弛豫机构. 物理学报,
1962, 18(10): 501-508.
doi: 10.7498/aps.18.501
|
[19] |
储连元, 张高有, 赵玄, 陆培森, 刘赓胥, 娄德本. 氘核削裂反应的扭曲波近似处理. 物理学报,
1960, 16(7): 386-394.
doi: 10.7498/aps.16.386
|
[20] |
张宗燧. 关于Chew-Low理论. 物理学报,
1959, 15(11): 616-624.
doi: 10.7498/aps.15.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