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夏金戈, 李伟峰, 方基宇, 牛中明. 原子核β衰变寿命经验公式. 物理学报,
2024, 73(6): 062301.
doi: 10.7498/aps.73.20231653
|
[2] |
俞祖卿, 杨魏吉, 何峰. H2+在强激光脉冲作用下的电离率和原子核间距的关系. 物理学报,
2016, 65(20): 204202.
doi: 10.7498/aps.65.204202
|
[3] |
张东海, 孙汉城. 60 A GeV16O原子核在核乳胶中的电磁离解. 物理学报,
2000, 49(10): 1938-1946.
doi: 10.7498/aps.49.1938
|
[4] |
孟杰. 转动原子核的对关联变化. 物理学报,
1993, 42(3): 368-372.
doi: 10.7498/aps.42.368
|
[5] |
李扬国, 刘宪辉. 高能质子在原子核上散射的自旋打翻效应. 物理学报,
1977, 26(2): 180-183.
doi: 10.7498/aps.26.180
|
[6] |
陈鹤琴. μ-+He3→H3+ν过程的几率及原子核波函数. 物理学报,
1965, 21(11): 1897-1902.
doi: 10.7498/aps.21.1897
|
[7] |
杨国琛. 关于原子核的gR因子. 物理学报,
1963, 19(12): 771-781.
doi: 10.7498/aps.19.771
|
[8] |
张历宁, 戴元本. 原子核中μ介子的辐射俘获. 物理学报,
1961, 17(1): 41-44.
doi: 10.7498/aps.17.41
|
[9] |
梁春田, 胡堂视, 陈晓天, 余友文, 于敏. 关于Pb208附近原子核的γ跃迁(Ⅰ)——E2和E3跃迁. 物理学报,
1960, 16(1): 36-44.
doi: 10.7498/aps.16.36
|
[10] |
周光召, 戴元本. μ介子与轻原子核散射时的反冲效应. 物理学报,
1960, 16(2): 76-80.
doi: 10.7498/aps.16.76
|
[11] |
彭宏安, 夏宇正, 黄世益, 曹亨道. μ-介子在Be7原子核上的俘获. 物理学报,
1960, 16(7): 379-385.
doi: 10.7498/aps.16.379
|
[12] |
陆祖荫, 孙汉城, 刘惠长, 何泽慧. 原子核乳胶核-2、核-2载硼、核-2载锂、核-3、核-4、核-5的制备方法和特性. 物理学报,
1959, 15(3): 139-144.
doi: 10.7498/aps.15.139
|
[13] |
何泽慧, 陆祖荫, 孙汉城. 为原子核科学研究用的原子核乳膠核-2,核-3,制备方法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59, 15(3): 131-138.
doi: 10.7498/aps.15.131
|
[14] |
周光召, В.马耶夫斯基. 普适费米弱相互作用理论及μ-介子在原子核上的俘获. 物理学报,
1959, 15(7): 377-388.
doi: 10.7498/aps.15.377
|
[15] |
于敏, 邓稼先, 周孝谦, 李扬国. 轻原子核的变形. 物理学报,
1958, 14(6): 449-468.
doi: 10.7498/aps.14.449
|
[16] |
李整武. 轻原子核的质量. 物理学报,
1957, 13(1): 30-57.
doi: 10.7498/aps.13.30
|
[17] |
郑仁圻;吕敏;萧健 ;王淦昌. 在云室中观察到的一个K_介子的产生及其核俘获. 物理学报,
1956, 12(4): 376-378.
doi: 10.7498/aps.12.376
|
[18] |
彭桓武, 唐懋熒. 关於2H,3H,3He,4He诸原子核结合能之问题——第一部. 物理学报,
1950, 7(5): 9-23.
doi: 10.7498/aps.7.9-2
|
[19] |
张继恒, 彭桓武. 关於2H,3H,3He,4He诸原子核结合能之问题——第三部. 物理学报,
1950, 7(5): 39-61.
doi: 10.7498/aps.7.39
|
[20] |
金星南, 张继恒, 彭桓武. 关於2H,3H,3He,4He诸原子核结合能之问题——第二部. 物理学报,
1950, 7(5): 24-38.
doi: 10.7498/aps.7.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