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雅君, 王俊萍, 张文慧, 李瑞鑫, 田龙, 郑耀辉. 光学谐振腔的传输特性. 物理学报,
2021, 70(20): 204202.
doi: 10.7498/aps.70.20210234
|
[2] |
孟凡, 胡劲华, 王辉, 邹戈胤, 崔建功, 赵乐. 等离子体谐振腔对二硫化钼的荧光增强效应. 物理学报,
2019, 68(23): 237801.
doi: 10.7498/aps.68.20191121
|
[3] |
李培, 王辅忠, 张丽珠, 张光璐. 左手介质对谐振腔谐振频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5, 64(12): 124103.
doi: 10.7498/aps.64.124103
|
[4] |
吉喆, 贾大功, 张红霞, 张德龙, 刘铁根, 张以谟. 结构参数对串联微环谐振腔编解码器性能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5, 64(3): 034218.
doi: 10.7498/aps.64.034218
|
[5] |
白现臣, 张建德, 杨建华. 金属膜片和回流杆结构对大间隙速调管谐振腔高频特性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3, 62(2): 024102.
doi: 10.7498/aps.62.024102
|
[6] |
柏宁丰, 洪玮, 孙小菡. 复合缺陷型电磁帯隙谐振腔. 物理学报,
2011, 60(1): 018401.
doi: 10.7498/aps.60.018401
|
[7] |
刘睿, 李宏福, 牛新建. 回旋管谐振腔本征模式计算的新算法. 物理学报,
2011, 60(9): 090205.
doi: 10.7498/aps.60.090205
|
[8] |
陈 钢, 庄德文, 张 航, 徐 军, 程 成. 差分法求解时空分布的激光动力学模型. 物理学报,
2008, 57(8): 4953-4959.
doi: 10.7498/aps.57.4953
|
[9] |
刘 崇, 葛剑虹, 项 震, 陈 军. 热透镜的球差效应对大基模体积激光谐振腔模式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8, 57(3): 1704-1708.
doi: 10.7498/aps.57.1704
|
[10] |
董玉和, 丁耀根, 肖 刘. 同轴谐振腔高阶横磁模式参数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12): 5629-5636.
doi: 10.7498/aps.54.5629
|
[11] |
史庆藩, 郑俊娟, 王 琪. 微波谐振腔Q值对磁激子振幅不稳定态阈值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4, 53(10): 3535-3539.
doi: 10.7498/aps.53.3535
|
[12] |
孙敬华, 章若冰, 胡有方, 张志刚, 王清月. 自启动KLM钛宝石激光器谐振腔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2002, 51(6): 1272-1278.
doi: 10.7498/aps.51.1272
|
[13] |
范植开, 刘庆想. 谐振腔链色散关系及场分布的解析研究. 物理学报,
2000, 49(7): 1249-1255.
doi: 10.7498/aps.49.1249
|
[14] |
李先枢, 徐家进. 轴对称光学无源谐振腔各阶横模的系列计算. 物理学报,
1986, 35(8): 1087-1090.
doi: 10.7498/aps.35.1087
|
[15] |
李先枢, 高燕球, 陈志恬, 冯镇业. 光学无源谐振腔的矩阵理论(柱坐标)(Ⅱ)——轴对称稳定光学无源谐振腔的计算. 物理学报,
1983, 32(8): 1002-1016.
doi: 10.7498/aps.32.1002
|
[16] |
叶碧青, 马忠林. 激光谐振腔内光学元件的热光效应. 物理学报,
1980, 29(6): 756-763.
doi: 10.7498/aps.29.756
|
[17] |
李强法. 缓变波导开放谐振腔的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1980, 29(11): 1405-1415.
doi: 10.7498/aps.29.1405
|
[18] |
吴中祥. 激光器谐振腔中辐射能量密度须按场强叠加计算. 物理学报,
1980, 29(3): 392-394.
doi: 10.7498/aps.29.392
|
[19] |
方洪烈. 多元件谐振腔的正则描述. 物理学报,
1979, 28(3): 430-434.
doi: 10.7498/aps.28.430
|
[20] |
王之江, 方洪烈. 直角稜镜谐振腔的共振模. 物理学报,
1975, 24(6): 454-457.
doi: 10.7498/aps.24.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