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文豪, 谢玉清, 石海征, 芦鹏飞, 任晶. 稀土离子在KMnF3纳米晶复合玻璃中的微观分布机理. 物理学报,
2022, 71(8): 084205.
doi: 10.7498/aps.71.20211953
|
[2] |
刘良友, 高嵩, 李莎, 李兆同, 夏一帆.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中扩散敏感梯度磁场方向分布方案的研究进展. 物理学报,
2020, 69(3): 038702.
doi: 10.7498/aps.69.20191346
|
[3] |
吴歆宇, 韩伟华, 杨富华. 硅纳米结构晶体管中与杂质量子点相关的量子输运. 物理学报,
2019, 68(8): 087301.
doi: 10.7498/aps.68.20190095
|
[4] |
张志刚, 刘丰瑞, 张青川, 程腾, 伍小平. 空间散斑场捕获大量吸光性颗粒及其红外显微观测. 物理学报,
2014, 63(2): 028701.
doi: 10.7498/aps.63.028701
|
[5] |
华钰超, 董源, 曹炳阳. 硅纳米薄膜中声子弹道扩散导热的蒙特卡罗模拟. 物理学报,
2013, 62(24): 244401.
doi: 10.7498/aps.62.244401
|
[6] |
张志刚, 刘丰瑞, 张青川, 程腾, 高杰, 伍小平. 红外显微观测被俘获吸光性颗粒. 物理学报,
2013, 62(20): 208702.
doi: 10.7498/aps.62.208702
|
[7] |
孙运斌, 张向群, 李国科, 杨海涛, 成昭华. 氧空位对Co掺杂TiO2稀磁半导体中杂质分布和磁交换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2, 61(2): 027503.
doi: 10.7498/aps.61.027503
|
[8] |
余晨辉, 张 波, 余丽波, 李亚军, 陆 卫, 沈学础. 高纯硅中补偿性杂质的光热电离光谱. 物理学报,
2008, 57(2): 1102-1108.
doi: 10.7498/aps.57.1102
|
[9] |
刘 键, 高忠诚, 张春平, 田建国, 张光寅. 不同电极对α-LiIO3离子输运特征的影响的光学显微观测. 物理学报,
1998, 47(12): 2040-2045.
doi: 10.7498/aps.47.2040
|
[10] |
石晓红, 刘普霖, 龚大卫, 陈张海, 史国良, 沈学础. 外延Si1-xGex薄层中浅杂质的光热电离光谱. 物理学报,
1997, 46(2): 370-374.
doi: 10.7498/aps.46.370
|
[11] |
潘必才, 夏上达. 多孔硅制备过程中B,P杂质原子的作用. 物理学报,
1995, 44(5): 745-754.
doi: 10.7498/aps.44.745
|
[12] |
陈建文, 王之江. 电子全息法及其在观测微电场分布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1993, 42(12): 1919-1927.
doi: 10.7498/aps.42.1919
|
[13] |
. 半导体中浅杂质的傅里叶变换光热电离光谱. 物理学报,
1989, 38(11): 1869-1873.
doi: 10.7498/aps.38.1869
|
[14] |
吴汲安. 硅中替位式和间隙式IB族杂质的电子态. 物理学报,
1988, 37(7): 1124-1130.
doi: 10.7498/aps.37.1124
|
[15] |
夏建白. 硅中的过渡元素杂质能级. 物理学报,
1984, 33(10): 1418-1426.
doi: 10.7498/aps.33.1418
|
[16] |
夏日源. 高剂量离子注入形成的非晶层重新结晶过程中杂质外扩散的物理模型. 物理学报,
1980, 29(5): 566-576.
doi: 10.7498/aps.29.566
|
[17] |
林鸿溢. 利用肖特基势垒特性研究4mm波段硅雪崩二极管的杂质分布. 物理学报,
1978, 27(3): 291-302.
doi: 10.7498/aps.27.291
|
[18] |
李克诚, 薛士蓥, 祝忠德, 黄詠. 磷在硅表面氧化层中的扩散. 物理学报,
1965, 21(3): 496-502.
doi: 10.7498/aps.21.496
|
[19] |
林绪伦, 黄敞, 徐炳华. 用四探针及阳极氧化方法测量硅中扩散层杂质分布. 物理学报,
1964, 20(7): 643-653.
doi: 10.7498/aps.20.643
|
[20] |
何宇亮. 外类杂质在氧化亚铜中的扩散. 物理学报,
1958, 14(6): 442-448.
doi: 10.7498/aps.14.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