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岳彬, 左文龙, 保延翔, 刘树郁, 李龙飞, 张进修, 熊小敏. 力学共振吸收谱探测耦合振动模式. 物理学报,
2012, 61(20): 200509.
doi: 10.7498/aps.61.200509
|
[2] |
李治宇, 周建英. 二维排列共振吸收介质的光学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2): 677-681.
doi: 10.7498/aps.55.677
|
[3] |
徐 慧, 盛政明, 张 杰. 相对论效应对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共振吸收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6, 55(10): 5354-5361.
doi: 10.7498/aps.55.5354
|
[4] |
丁晓彬, 董晨钟. 超重元素Bh(Z=107)的激发态结构和共振吸收率的理论预言. 物理学报,
2004, 53(10): 3326-3329.
doi: 10.7498/aps.53.3326
|
[5] |
杨苏辉, 张汉壮, 国秀珍, 王 冬, 高锦岳. 激光场的线宽对双光子电磁感应光透明及共振吸收增强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8, 47(6): 931-937.
doi: 10.7498/aps.47.931
|
[6] |
刘大庆, 曹莉华, 常文蔚, 岳宗五. 激光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波碎过程. 物理学报,
1997, 46(6): 1137-1145.
doi: 10.7498/aps.46.1137
|
[7] |
董顺乐, 梅良模. 分子多光子共振吸收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93, 42(7): 1074-1078.
doi: 10.7498/aps.42.1074
|
[8] |
马锦秀, 盛政明, 徐至展. 相对论效应对共振吸收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2, 41(2): 253-259.
doi: 10.7498/aps.41.253
|
[9] |
盛政明, 马锦秀, 徐至展. 光在等离子体中的共振吸收解析研究. 物理学报,
1991, 40(10): 1632-1637.
doi: 10.7498/aps.40.1632
|
[10] |
江志明, 徐至展, 张伟清, 林礼煌, 陈时胜. 激光产生等离子体中密度轮廓的变陡和凹陷现象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8, 37(12): 2048-2052.
doi: 10.7498/aps.37.2048
|
[11] |
谭维翰, 余文炎, 林尊琪, 毕无忌, 邓锡铭. 由自聚焦细丝引起的共振吸收. 物理学报,
1986, 35(4): 535-539.
doi: 10.7498/aps.35.535
|
[12] |
徐至展, 余坚, 唐永红. 强激光在磁化不均匀等离子体中引起的密度轮廓变陡. 物理学报,
1986, 35(3): 311-318.
doi: 10.7498/aps.35.311
|
[13] |
赫光生, 周福新, 刘颂豪. 准共振吸收染料介质的瞬态纯光学双稳性研究. 物理学报,
1985, 34(10): 1241-1248.
doi: 10.7498/aps.34.1241
|
[14] |
余玮, 徐至展. 激光等离子体中的共振吸收所引起的谐波发射. 物理学报,
1984, 33(4): 547-553.
doi: 10.7498/aps.33.547
|
[15] |
顾彪. 共振吸收引起的冷等离子体波碎. 物理学报,
1984, 33(3): 331-340.
doi: 10.7498/aps.33.331
|
[16] |
王克斌, 李士, 唐孝威. 应用共振吸收谱仪测量Al对γ射线的衰减系数. 物理学报,
1981, 30(9): 1279-1283.
doi: 10.7498/aps.30.1279
|
[17] |
范俊颖, 吴存恺, 王志英. 共振吸收增强的四波混频理论. 物理学报,
1980, 29(7): 897-904.
doi: 10.7498/aps.29.897
|
[18] |
吴存恺, 范俊颖. 在钕玻璃中双光子共振吸收引起的非线性折射率. 物理学报,
1979, 28(5): 150-152.
doi: 10.7498/aps.28.150
|
[19] |
张遵逵. Al2O3中Cr3+顺磁共振吸收线峰值和宽度与铬离子浓度的关系. 物理学报,
1964, 20(4): 381-382.
doi: 10.7498/aps.20.381
|
[20] |
杨约翰. 自中子共振吸收导出原子核能准之平均间隔. 物理学报,
1947, 7(1): 1-8.
doi: 10.7498/aps.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