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谷馨, 张惠芳, 李明雨, 陈俊雅, 何英. 三椭圆谐振腔耦合波导中可调谐双重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效应的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2022, 71(24): 247301.
doi: 10.7498/aps.71.20221365
|
[2] |
王雅君, 王俊萍, 张文慧, 李瑞鑫, 田龙, 郑耀辉. 光学谐振腔的传输特性. 物理学报,
2021, 70(20): 204202.
doi: 10.7498/aps.70.20210234
|
[3] |
李培, 王辅忠, 张丽珠, 张光璐. 左手介质对谐振腔谐振频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5, 64(12): 124103.
doi: 10.7498/aps.64.124103
|
[4] |
雷朝军, 喻胜, 李宏福, 牛新建, 刘迎辉, 候慎勇, 张天钟. 缓变回旋管谐振腔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8): 180202.
doi: 10.7498/aps.61.180202
|
[5] |
韩煜, 袁学松, 马春燕, 鄢扬. 波瓣波导谐振腔太赫兹回旋管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6): 064102.
doi: 10.7498/aps.61.064102
|
[6] |
柏宁丰, 洪玮, 孙小菡. 复合缺陷型电磁帯隙谐振腔. 物理学报,
2011, 60(1): 018401.
doi: 10.7498/aps.60.018401
|
[7] |
罗尧天, 唐昌建. 光子带隙谐振腔回旋管振荡器的自洽非线性理论. 物理学报,
2011, 60(1): 014104.
doi: 10.7498/aps.60.014104
|
[8] |
许志广, 张书练, 李 岩, 杜文华. 猫眼谐振腔氦氖激光器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2006, 55(9): 4665-4672.
doi: 10.7498/aps.55.4665
|
[9] |
董玉和, 丁耀根, 肖 刘. 同轴谐振腔高阶横磁模式参数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12): 5629-5636.
doi: 10.7498/aps.54.5629
|
[10] |
李正红, 孟凡宝, 常安碧, 胡克松. 利用场耦合理论研究开放微波谐振腔. 物理学报,
2004, 53(11): 3627-3631.
doi: 10.7498/aps.53.3627
|
[11] |
史庆藩, 郑俊娟, 王 琪. 微波谐振腔Q值对磁激子振幅不稳定态阈值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4, 53(10): 3535-3539.
doi: 10.7498/aps.53.3535
|
[12] |
孙敬华, 章若冰, 胡有方, 张志刚, 王清月. 自启动KLM钛宝石激光器谐振腔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2002, 51(6): 1272-1278.
doi: 10.7498/aps.51.1272
|
[13] |
李世忱, 倪文俊, 杨巍, 胡国绛, 张润. 低热敏激光谐振腔理论和实验. 物理学报,
1989, 38(4): 567-572.
doi: 10.7498/aps.38.567
|
[14] |
李先枢. 光学无源谐振腔的矩阵理论(柱坐标)(Ⅰ)——自洽场矩阵方程. 物理学报,
1983, 32(8): 990-1001.
doi: 10.7498/aps.32.990
|
[15] |
李先枢, 高燕球, 陈志恬, 冯镇业. 光学无源谐振腔的矩阵理论(柱坐标)(Ⅱ)——轴对称稳定光学无源谐振腔的计算. 物理学报,
1983, 32(8): 1002-1016.
doi: 10.7498/aps.32.1002
|
[16] |
周乐柱, 徐承和, 龚中麟. 旋转对称波导型开放式谐振腔的一般理论. 物理学报,
1981, 30(2): 153-163.
doi: 10.7498/aps.30.153
|
[17] |
叶碧青, 马忠林. 激光谐振腔内光学元件的热光效应. 物理学报,
1980, 29(6): 756-763.
doi: 10.7498/aps.29.756
|
[18] |
李强法. 缓变波导开放谐振腔的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1980, 29(11): 1405-1415.
doi: 10.7498/aps.29.1405
|
[19] |
方洪烈. 多元件谐振腔的正则描述. 物理学报,
1979, 28(3): 430-434.
doi: 10.7498/aps.28.430
|
[20] |
王之江, 方洪烈. 直角稜镜谐振腔的共振模. 物理学报,
1975, 24(6): 454-457.
doi: 10.7498/aps.24.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