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雅君, 王俊萍, 张文慧, 李瑞鑫, 田龙, 郑耀辉. 光学谐振腔的传输特性. 物理学报,
2021, 70(20): 204202.
doi: 10.7498/aps.70.20210234
|
[2] |
赵辛未, 吕俊鹏, 倪振华. 铅卤钙钛矿法布里-珀罗谐振腔激光器. 物理学报,
2021, 70(5): 054205.
doi: 10.7498/aps.70.20201302
|
[3] |
张柏富, 朱康, 武恒, 胡海峰, 沈哲, 许吉. 双凹型谐振腔结构的金属半导体纳米激光器的数值仿真. 物理学报,
2019, 68(22): 224201.
doi: 10.7498/aps.68.20190972
|
[4] |
李培, 王辅忠, 张丽珠, 张光璐. 左手介质对谐振腔谐振频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5, 64(12): 124103.
doi: 10.7498/aps.64.124103
|
[5] |
罗尧天, 唐昌建. 光子带隙谐振腔回旋管振荡器的自洽非线性理论. 物理学报,
2011, 60(1): 014104.
doi: 10.7498/aps.60.014104
|
[6] |
刘 崇, 葛剑虹, 项 震, 陈 军. 热透镜的球差效应对大基模体积激光谐振腔模式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8, 57(3): 1704-1708.
doi: 10.7498/aps.57.1704
|
[7] |
许志广, 张书练, 李 岩, 杜文华. 猫眼谐振腔氦氖激光器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2006, 55(9): 4665-4672.
doi: 10.7498/aps.55.4665
|
[8] |
李正红, 孟凡宝, 常安碧, 胡克松. 利用场耦合理论研究开放微波谐振腔. 物理学报,
2004, 53(11): 3627-3631.
doi: 10.7498/aps.53.3627
|
[9] |
席再军, 郑启光, 秦应雄, 余本海, 童杏林. 多棒串接固体激光器谐振腔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3, 52(6): 1396-1402.
doi: 10.7498/aps.52.1396
|
[10] |
孙敬华, 章若冰, 胡有方, 张志刚, 王清月. 自启动KLM钛宝石激光器谐振腔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2002, 51(6): 1272-1278.
doi: 10.7498/aps.51.1272
|
[11] |
陆璇辉, 黄凯凯. 衍射光学元件改善激光谐振腔输出特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1, 50(8): 1409-1414.
doi: 10.7498/aps.50.1409
|
[12] |
张光寅, 宋 峰, 冯 衍, 许京军. 可自适应补偿热透镜效应的固体激光谐振腔. 物理学报,
2000, 49(8): 1495-1498.
doi: 10.7498/aps.49.1495
|
[13] |
张镇西, 吕宝岭. FTIR-Q开关谐振腔理论. 物理学报,
1986, 35(4): 523-528.
doi: 10.7498/aps.35.523
|
[14] |
李先枢. 光学无源谐振腔的矩阵理论(柱坐标)(Ⅰ)——自洽场矩阵方程. 物理学报,
1983, 32(8): 990-1001.
doi: 10.7498/aps.32.990
|
[15] |
李先枢, 高燕球, 陈志恬, 冯镇业. 光学无源谐振腔的矩阵理论(柱坐标)(Ⅱ)——轴对称稳定光学无源谐振腔的计算. 物理学报,
1983, 32(8): 1002-1016.
doi: 10.7498/aps.32.1002
|
[16] |
周乐柱, 徐承和, 龚中麟. 旋转对称波导型开放式谐振腔的一般理论. 物理学报,
1981, 30(2): 153-163.
doi: 10.7498/aps.30.153
|
[17] |
吴中祥. 激光器谐振腔中辐射能量密度须按场强叠加计算. 物理学报,
1980, 29(3): 392-394.
doi: 10.7498/aps.29.392
|
[18] |
叶碧青, 马忠林. 激光谐振腔内光学元件的热光效应. 物理学报,
1980, 29(6): 756-763.
doi: 10.7498/aps.29.756
|
[19] |
李强法. 缓变波导开放谐振腔的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1980, 29(11): 1405-1415.
doi: 10.7498/aps.29.1405
|
[20] |
方洪烈. 多元件谐振腔的正则描述. 物理学报,
1979, 28(3): 430-434.
doi: 10.7498/aps.28.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