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耀坤, 孙仕海, 曾瑶源, 杨俊刚, 盛卫东, 刘伟涛. 基于双光子干涉的量子全息理论框架. 物理学报,
2023, 72(21): 214207.
doi: 10.7498/aps.72.20231242
|
[2] |
王莉岑, 邱晓东, 张志友, 石瑞英. 磁光克尔效应中的光子自旋分裂. 物理学报,
2015, 64(17): 174202.
doi: 10.7498/aps.64.174202
|
[3] |
李培丽, 施伟华, 黄德修, 张新亮. 半导体光放大器中垂直双抽运四波混频效应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8): 084209.
doi: 10.7498/aps.61.084209
|
[4] |
苗泉, 赵鹏, 孙玉萍, 刘纪彩, 王传奎. 超短脉冲激光在DBASVP分子中传播时的双光子面积演化和光限幅效应. 物理学报,
2009, 58(8): 5455-5461.
doi: 10.7498/aps.58.5455
|
[5] |
崔昊杨, 李志锋, 李亚军, 刘昭麟, 陈效双, 陆 卫, 叶振华, 胡晓宁, 王 茺. 双光子吸收的Franz-Keldysh效应. 物理学报,
2008, 57(1): 238-242.
doi: 10.7498/aps.57.238
|
[6] |
李海鹏, 韩 奎, 逯振平, 沈晓鹏, 黄志敏, 张文涛, 白 磊. 有机分子第一超极化率色散效应和双光子共振增强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4): 1827-1831.
doi: 10.7498/aps.55.1827
|
[7] |
肖方红, 闫桂荣, 韩雨航. 双稳随机动力系统信号调制噪声效应的数值分析. 物理学报,
2004, 53(2): 396-400.
doi: 10.7498/aps.53.396
|
[8] |
唐志列, 梁瑞生, 常鸿森. 双光子和多光子共焦显微镜的成像理论. 物理学报,
2000, 49(6): 1076-1080.
doi: 10.7498/aps.49.1076
|
[9] |
冯勋立, 徐至展, 夏宇兴. 压缩真空态光场抽运的双光子激光. 物理学报,
2000, 49(2): 235-240.
doi: 10.7498/aps.49.235
|
[10] |
冯勋立, 何林生, 柳永亮. 压缩真空态光场中两能级原子的双光子荧光的反聚束效应. 物理学报,
1997, 46(9): 1718-1724.
doi: 10.7498/aps.46.1718
|
[11] |
胡响明. 双光子双模激光的朗之万理论. 物理学报,
1995, 44(12): 1921-1928.
doi: 10.7498/aps.44.1921
|
[12] |
胡响明, 汪德新. 光抽运双光子激光朗之万量子理论. 物理学报,
1992, 41(3): 437-441.
doi: 10.7498/aps.41.437
|
[13] |
汪志诚. 双光子激光器的量子理论. 物理学报,
1991, 40(8): 1259-1279.
doi: 10.7498/aps.40.1259-2
|
[14] |
周鹏, 彭金生. 双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中原子的压缩效应. 物理学报,
1989, 38(12): 2044-2048.
doi: 10.7498/aps.38.2044
|
[15] |
杜功焕. 非线性有限束光声效应理论. 物理学报,
1988, 37(5): 769-775.
doi: 10.7498/aps.37.769
|
[16] |
杜英磊, 吴柏枚. 光声效应研究PTS单晶体的低温相变. 物理学报,
1987, 36(5): 679-683.
doi: 10.7498/aps.36.679
|
[17] |
巫英坚, 谢红. Hg原子双光子激发截面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1986, 35(4): 556-560.
doi: 10.7498/aps.35.556
|
[18] |
巫英坚, 李家明. 原子双光子电离截面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1985, 34(7): 933-940.
doi: 10.7498/aps.34.933
|
[19] |
李福利. 双光子光学多稳态理论. 物理学报,
1983, 32(1): 71-83.
doi: 10.7498/aps.32.71
|
[20] |
叶佩弦, 张绮香. 双光子共振介质光学双稳特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82, 31(6): 779-793.
doi: 10.7498/aps.31.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