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汤卉, 唐新桂, 蒋艳平, 刘秋香, 李文华. 铌酸锶钡陶瓷中氧空位对离子电导率和弛豫现象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9, 68(22): 227701.
doi: 10.7498/aps.68.20190562
|
[2] |
史茂雷, 刘磊, 田芳慧, 王鹏飞, 李嘉俊, 马蕾. 无锂助熔剂B2O3对Li1.3Al0.3Ti1.7(PO4)3固体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7, 66(20): 208201.
doi: 10.7498/aps.66.208201
|
[3] |
付志坚, 贾丽君, 夏继宏, 唐可, 李召红, 权伟龙, 陈其峰. 温稠密钛电导率计算. 物理学报,
2016, 65(6): 065201.
doi: 10.7498/aps.65.065201
|
[4] |
陈云云, 郑改革, 顾芳, 李振华. 尘埃粒子电势对等离子体电导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2, 61(15): 154202.
doi: 10.7498/aps.61.154202
|
[5] |
杨凤霞, 张端明, 邓宗伟, 姜胜林, 徐 洁, 李舒丹. 基体电导率对0-3型铁电复合材料高压极化行为及损耗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8, 57(6): 3840-3845.
doi: 10.7498/aps.57.3840
|
[6] |
罗 涛, 朱 伟, 石勤伟, 王晓平. 准粒子谱函数对单层石墨片最小电导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8, 57(6): 3775-3779.
doi: 10.7498/aps.57.3775
|
[7] |
邱圣德, 胡承正, 王爱军, 周 详. 十次对称准晶的光电导率. 物理学报,
2006, 55(2): 743-747.
doi: 10.7498/aps.55.743
|
[8] |
徐任信, 陈 文, 周 静. 聚合物电导率对0-3型压电复合材料极化性能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6, 55(8): 4292-4297.
doi: 10.7498/aps.55.4292
|
[9] |
石雁祥, 葛德彪, 吴 健. 尘埃粒子充放电过程对尘埃等离子体电导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6, 55(10): 5318-5324.
doi: 10.7498/aps.55.5318
|
[10] |
王作维, 林志方, 陶瑞宝. 电场方向对电流变液剪切应力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6, 45(4): 640-646.
doi: 10.7498/aps.45.640
|
[11] |
郭洪霞, 麦振洪. 分散相颗粒几何因素对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6, 45(1): 73-79.
doi: 10.7498/aps.45.73
|
[12] |
苏昉, 谢斌, 赵明文, 吴希俊. 纳米CaF2离子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静水压效应. 物理学报,
1995, 44(5): 755-762.
doi: 10.7498/aps.44.755
|
[13] |
苏昉, 吴希俊, 秦晓英, 谢斌, 纪小丽. 纳米CaF2和纳米Ca0.75La0.25F2.25的结构对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3, 42(6): 969-977.
doi: 10.7498/aps.42.969
|
[14] |
蒋祺, 龚昌德. 无序层状系统电导率的自洽研究. 物理学报,
1989, 38(4): 593-599.
doi: 10.7498/aps.38.593
|
[15] |
蒋祺, 龚昌德. 等能谷间杂质散射对无序层状系统电导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89, 38(4): 600-606.
doi: 10.7498/aps.38.600
|
[16] |
蒋祺, 龚昌德. 无序层状系统的电导率. 物理学报,
1988, 37(6): 941-949.
doi: 10.7498/aps.37.941
|
[17] |
赵冷柱. 量子化极限情况下MOS反型层二维电子气定域态电子电导率σxx的低频效应. 物理学报,
1987, 36(4): 411-418.
doi: 10.7498/aps.36.411
|
[18] |
陈立泉, 柳俊, 王超英, 何元康, 陈竹生, 刘永平. 影响聚合物离子导体电导率的一些因素. 物理学报,
1987, 36(1): 60-66.
doi: 10.7498/aps.36.60
|
[19] |
严诚. 厚度、中温热处理和电场对a-Si:H的电导率激活能及其转折点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82, 31(12): 62-74.
doi: 10.7498/aps.31.62
|
[20] |
黄启圣, 吴自强, 田种运. 80—500°K间InSb的电导率、霍尔效应及磁阻效应. 物理学报,
1964, 20(5): 418-428.
doi: 10.7498/aps.2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