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成伟, 任雪, 周五星, 谢国锋. 多孔石墨烯纳米带各向异性和超低热导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22, 71(2): 027803.
doi: 10.7498/aps.71.20211477
|
[2] |
张颖, 刘春生. 硅醚/石墨醚异质结构光电性质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21, 70(12): 123102.
doi: 10.7498/aps.70.20202193
|
[3] |
吴成伟, 任雪, 周五星, 谢国锋. 多孔石墨烯纳米带各向异性和超低热导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21, (): .
doi: 10.7498/aps.70.20211477
|
[4] |
张云光, 张华, 窦戈, 徐建刚. 激光冷却OH分子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7, 66(23): 233101.
doi: 10.7498/aps.66.233101
|
[5] |
王健, 揣荣岩. p型多晶硅薄膜应变因子与掺杂浓度关系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7, 66(24): 247201.
doi: 10.7498/aps.66.247201
|
[6] |
周前红, 孙会芳, 董志伟, 周海京. 微波大气击穿阈值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5, 64(17): 175202.
doi: 10.7498/aps.64.175202
|
[7] |
张铮, 徐智谋, 孙堂友, 徐海峰, 陈存华, 彭静. 纳米压印多孔硅模板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1): 018102.
doi: 10.7498/aps.63.018102
|
[8] |
黄耀清, 郝成红, 郑继明, 任兆玉. 硅团簇自旋电子器件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8): 083601.
doi: 10.7498/aps.62.083601
|
[9] |
李卓昕, 王丹妮, 王宝义, 薛德胜, 魏龙, 秦秀波. 水蒸气退火多孔硅发光性能的正电子谱学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12): 8915-8919.
doi: 10.7498/aps.59.8915
|
[10] |
许路加, 胡明, 杨海波, 杨孟琳, 张洁. 基于微结构参数建模的多孔硅绝热层热导率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12): 8794-8800.
doi: 10.7498/aps.59.8794
|
[11] |
杨海波, 胡 明, 张 伟, 张绪瑞, 李德军, 王明霞. 基于纳米压痕法的多孔硅硬度及杨氏模量与微观结构关系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7): 4032-4038.
doi: 10.7498/aps.56.4032
|
[12] |
李英德. 分子结电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6): 2997-3002.
doi: 10.7498/aps.55.2997
|
[13] |
曾 涛, 董显林, 毛朝梁, 梁瑞虹, 杨 洪. 孔隙率及晶粒尺寸对多孔PZT陶瓷介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6): 3073-3079.
doi: 10.7498/aps.55.3073
|
[14] |
李眉娟, 胡海云, 邢修三. 多晶体金属疲劳寿命随晶粒尺寸变化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3, 52(8): 2092-2095.
doi: 10.7498/aps.52.2092
|
[15] |
富笑男, 李新建, 贾 瑜, 姚乾凯, 曾凡光, 陈乾旺, 张裕恒. 蓝光发射多孔硅RTO过程中的尺寸分离效应. 物理学报,
2000, 49(6): 1180-1184.
doi: 10.7498/aps.49.1180
|
[16] |
刘小兵, 熊祖洪, 袁 帅, 陈彦东, 何 钧, 廖良生, 丁训民, 侯晓远. 多孔硅光致发光的温度效应研究. 物理学报,
1998, 47(8): 1391-1396.
doi: 10.7498/aps.47.1391
|
[17] |
刘小兵, 孙洁林, 袁帅, 廖良生, 何钧, 缪熙月, 范洪雷, 徐磊, 李民乾, 侯晓远. 多孔硅的微结构与发光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1997, 46(8): 1543-1551.
doi: 10.7498/aps.46.1543
|
[18] |
叶令. 纳米硅集团表面电子态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96, 45(11): 1890-1897.
doi: 10.7498/aps.45.1890
|
[19] |
何贤昶, 吴自勤, 赵特秀, 吕智慧, 王晓平, 孙国喜. 多孔硅层晶格畸变的X射线双晶衍射研究. 物理学报,
1993, 42(6): 954-962.
doi: 10.7498/aps.42.954
|
[20] |
仝晓民, 李家明. 分子近阈结构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89, 38(12): 1951-1957.
doi: 10.7498/aps.38.1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