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妮, 张小芳, 梁九卿. 双光腔光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相变和选择性能量交换. 物理学报,
2021, 70(14): 140301.
doi: 10.7498/aps.70.20210178
|
[2] |
孙保安, 王利峰, 邵建华. 非晶力学流变的自组织临界行为. 物理学报,
2017, 66(17): 178103.
doi: 10.7498/aps.66.178103
|
[3] |
何昱辰, 刘向军. 基于基液连续假设的大体系Cu-H2O纳米流体输运特性的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15, 64(19): 196601.
doi: 10.7498/aps.64.196601
|
[4] |
朱标, 李萍萍, 柯见洪, 林振权. 全局耦合网络上的两种类集团的聚集-湮没反应动力学. 物理学报,
2012, 61(6): 066802.
doi: 10.7498/aps.61.066802
|
[5] |
栗军, 刘玉, 平婧, 叶银, 李新奇. 双量子点Aharonov-Bohm干涉系统输运性质的大偏离分析. 物理学报,
2012, 61(13): 137202.
doi: 10.7498/aps.61.137202
|
[6] |
钱江海, 韩定定, 马余刚. 开放式复杂航空网络系统的动力学演化. 物理学报,
2011, 60(9): 098901.
doi: 10.7498/aps.60.098901
|
[7] |
沈伟维, 李萍萍, 柯见洪. 小世界网络上的扩散限制的聚集-湮没反应动力学. 物理学报,
2010, 59(9): 6681-6688.
doi: 10.7498/aps.59.6681
|
[8] |
房永翠, 杨志安, 杨丽云. 对称双势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在周期驱动下的动力学相变及其量子纠缠熵表示. 物理学报,
2008, 57(2): 661-666.
doi: 10.7498/aps.57.661
|
[9] |
翁文国, 倪顺江, 申世飞, 袁宏永. 复杂网络上灾害蔓延动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4): 1938-1943.
doi: 10.7498/aps.56.1938
|
[10] |
张 林, 孔红艳, 杨国健. 约束阱中受激发原子的集体反弹效应所导致的自组织行为. 物理学报,
2006, 55(10): 5122-5128.
doi: 10.7498/aps.55.5122
|
[11] |
郭永新, 赵 喆, 刘世兴, 王 勇, 朱 娜, 韩晓静. 非完整系统Chetaev动力学和vakonomic动力学的等价条件. 物理学报,
2006, 55(8): 3838-3844.
doi: 10.7498/aps.55.3838
|
[12] |
董庆瑞, 牛智川. 垂直耦合自组织InAs双量子点中激子能的计算. 物理学报,
2005, 54(4): 1794-1798.
doi: 10.7498/aps.54.1794
|
[13] |
张永炬, 余森江. 准自由支撑铝薄膜中有序表面结构的自组织生长. 物理学报,
2005, 54(10): 4867-4873.
doi: 10.7498/aps.54.4867
|
[14] |
唐 军, 杨先清, 仇 康. 反应限制聚集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7): 3307-3311.
doi: 10.7498/aps.54.3307
|
[15] |
王 刚, 端木云, 崔一平, 张 宇, 刘 宓. 聚集效应对银纳米粒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1): 144-148.
doi: 10.7498/aps.54.144
|
[16] |
何 阅, 张培培, 许 田, 姜玉梅, 何大韧. 一个科研合作网的双粒子图自适应演化模型. 物理学报,
2004, 53(6): 1710-1715.
doi: 10.7498/aps.53.1710
|
[17] |
巩龙, 童培庆. 二维格气模型中动力学相变与自组织临界现象. 物理学报,
2003, 52(11): 2757-2761.
doi: 10.7498/aps.52.2757
|
[18] |
全宏俊, 汪秉宏, 杨伟松, 王卫宁, 罗晓曙. 经纪人模仿在演化少数者博弈模型中引入的自组织分离效应. 物理学报,
2002, 51(12): 2667-2670.
doi: 10.7498/aps.51.2667
|
[19] |
吕振东, 李 晴, 许继宗, 郑宝真, 徐仲英, 葛惟锟. 自组织生长InAs/GaAs量子点发光动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1999, 48(4): 744-750.
doi: 10.7498/aps.48.744
|
[20] |
马兴孝. 激光分离同位素的动力学. 物理学报,
1979, 28(1): 1-14.
doi: 10.7498/aps.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