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振, 杜艳君, 丁艳军, 彭志敏. 基于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谱方法的CO分子1567 nm处谱线参数高精度标定. 物理学报,
2020, 69(6): 064204.
doi: 10.7498/aps.69.20191865
|
[2] |
方明卫, 何建超, 包芸. 湍流热对流温度剖面双参数拟合及其变化特性. 物理学报,
2020, 69(17): 174701.
doi: 10.7498/aps.69.20200073
|
[3] |
王谦, 刘卫国, 巩蕾, 王利国, 李亚清, 刘蓉. 光子重吸收对硅片的光载流子辐射特性影响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9, 68(4): 047201.
doi: 10.7498/aps.68.20181889
|
[4] |
封国宝, 王芳, 曹猛. 电子辐照聚合物带电特性多参数共同作用的数值模拟. 物理学报,
2015, 64(22): 227901.
doi: 10.7498/aps.64.227901
|
[5] |
刘俊岩, 秦雷, 宋鹏, 龚金龙, 王扬, A. Mandelis. 硅太阳能电池的调制载流子红外辐射动态响应与参数分析. 物理学报,
2014, 63(22): 227801.
doi: 10.7498/aps.63.227801
|
[6] |
张希仁, 高椿明. 方波调制下自由载流子吸收测量半导体载流子输运参数的时域模型. 物理学报,
2014, 63(13): 137801.
doi: 10.7498/aps.63.137801
|
[7] |
马庆禄, 刘卫宁, 孙棣华. 道路交通流状态的多参数融合预测方法. 物理学报,
2012, 61(16): 169501.
doi: 10.7498/aps.61.169501
|
[8] |
贾豫东, 林志立, 欧攀, 张春熹. 调制转移光谱光频率标准系统中电光参数的优化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12): 124214.
doi: 10.7498/aps.60.124214
|
[9] |
王逊, 刘艳侠, 王月华, 马振宁, 单亚拿, 王景禹. 利用电子结构数据拟合H2分子的电子壳模型势函数参数. 物理学报,
2009, 58(13): 35-S39.
doi: 10.7498/aps.58.35
|
[10] |
王同喜, 关宝璐, 郭霞, 沈光地. 载流子输运和寄生参数对隧道再生双有源区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调制特性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9, 58(3): 1694-1699.
doi: 10.7498/aps.58.1694
|
[11] |
马格林, 张玉明, 张义门, 马仲发. SiC表面C 1s谱最优拟合参数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7): 4125-4129.
doi: 10.7498/aps.57.4125
|
[12] |
张希仁, 李斌成, 刘显明. 调制自由载流子吸收测量半导体载流子输运参数的三维理论. 物理学报,
2008, 57(11): 7310-7316.
doi: 10.7498/aps.57.7310
|
[13] |
张 勇, 陈天麒, 陈 滨. 跃变参数混沌同步及其应用. 物理学报,
2007, 56(1): 56-66.
doi: 10.7498/aps.56.56
|
[14] |
罗正明, 侯氢. 低能轻离子输运的单参数描述. 物理学报,
1994, 43(3): 505-515.
doi: 10.7498/aps.43.505
|
[15] |
苟三奎. 带轴向引导磁场自由电子激光的控制参数. 物理学报,
1994, 43(9): 1441-1446.
doi: 10.7498/aps.43.1441
|
[16] |
郑能武, 李国胜. 多电子原子和离子的等电子系参数的研究 (Ⅰ)——k系数的引入与节点数的校正. 物理学报,
1993, 42(5): 727-734.
doi: 10.7498/aps.42.727
|
[17] |
郑能武, 李国胜. 多电子原子和离子的等电子系参数的研究(Ⅱ)——跃迁概率与振子强度的计算. 物理学报,
1993, 42(5): 735-740.
doi: 10.7498/aps.42.735
|
[18] |
张世昌, 胡忠秀, 王文耀. 常参数波荡器自由电子激光中电子相轨道从周期性到非周期性的演化. 物理学报,
1990, 39(11): 1745-1750.
doi: 10.7498/aps.39.1745
|
[19] |
霍裕平. 变参数自由电子激光器中电子的随机运动. 物理学报,
1982, 31(10): 1337-1347.
doi: 10.7498/aps.31.1337
|
[20] |
霍裕平. 强光与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半导体中载流子的多光子过程. 物理学报,
1965, 21(1): 37-50.
doi: 10.7498/aps.2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