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仲沛霖, 姜月千, 资明, 李翔城, 赵娜, 邓彦卿, 吴桐, 余润洲, 张国博, 杨晓虎, 马燕云. 面向空间辐射模拟的激光驱动双平面复合靶电子加速研究. 物理学报,
2025, 74(6): 065201.
doi: 10.7498/aps.74.20241639
|
[2] |
黄志伟, 杨宏宇, 翟峰, 陆肖励, 卢军强, 吴健. 非监督学习高维多体波函数矢量轨迹所在低维子空间. 物理学报,
2021, 70(24): 247101.
doi: 10.7498/aps.70.20210697
|
[3] |
黄建亮, 卫炀, 马文全, 杨涛, 陈良惠. InAs/InxGa1-xSb二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吸收波长与电子-空穴波函数交叠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5): 3099-3106.
doi: 10.7498/aps.59.3099
|
[4] |
凌瑞良, 冯金福, 胡云. 含时二维双耦合各向异性谐振子的严格波函数. 物理学报,
2010, 59(2): 759-764.
doi: 10.7498/aps.59.759
|
[5] |
凌瑞良, 冯进, 冯金福. 三维各向异性耦合谐振子体系的量子化能谱与精确波函数. 物理学报,
2010, 59(12): 8348-8358.
doi: 10.7498/aps.59.8348
|
[6] |
庄 飞, 沈建其. 双轴各向异性负折射率材料光纤中光子波函数几何相位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2): 955-960.
doi: 10.7498/aps.54.955
|
[7] |
陈昌远, 刘友文. 非谐振子势的精确解和双波函数描述. 物理学报,
1998, 47(4): 536-541.
doi: 10.7498/aps.47.536
|
[8] |
林琨智. 无反射势阱中粒子运动的双波函数描述. 物理学报,
1996, 45(3): 360-369.
doi: 10.7498/aps.45.360
|
[9] |
刘磊. 原子体系近核区电子波函数振幅(Ⅲ)——用不同自洽场理论方法对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物理学报,
1993, 42(3): 379-384.
doi: 10.7498/aps.42.379
|
[10] |
刘全慧. 笛卡儿坐标下空间转子体系的双波函数描述. 物理学报,
1993, 42(4): 522-527.
doi: 10.7498/aps.42.522
|
[11] |
刘磊, 李家明. 原子体系近核区电子波函数振幅(Ⅰ)——离化态原子高能光电离过程. 物理学报,
1991, 40(12): 1922-1928.
doi: 10.7498/aps.40.1922
|
[12] |
刘磊, 李家明. 原子体系近核区电子波函数振幅(Ⅱ)——离化态原子近核区电子波函数振幅. 物理学报,
1991, 40(12): 1929-1933.
doi: 10.7498/aps.40.1929
|
[13] |
任尚元, 茅德强, 李名复. 立方半导体中双空位态的电子结构(Ⅲ)——硅中双空位态的波函数. 物理学报,
1986, 35(11): 1457-1464.
doi: 10.7498/aps.35.1457
|
[14] |
吴汲安. 以一组统一的高斯函数为基函数的双原子分子的Hartree-Fock-Roothaan波函数(Ⅱ)——H2和第一列元素的同核双原子体系A2,A2~±和A2. 物理学报,
1985, 34(4): 558-561.
doi: 10.7498/aps.34.558
|
[15] |
李名复, 任尚元, 茅德强. 半导体深能级波函数在Bloch空间的分布特征. 物理学报,
1985, 34(4): 547-551.
doi: 10.7498/aps.34.547
|
[16] |
汪洁英, 曾建中. 具有不可共度势的掺杂一维体系中波函数的计算. 物理学报,
1984, 33(10): 1393-1400.
doi: 10.7498/aps.33.1393
|
[17] |
芶清泉, 黄树勋. 原子的解析波函数——Ⅱ.第二周期元素的正常态原子与离子的解析波函数与能量积分的计算. 物理学报,
1965, 21(6): 1293-1303.
doi: 10.7498/aps.21.1293
|
[18] |
芶清泉, 黄樹勋. 原子的解析波函数. 物理学报,
1962, 18(2): 63-71.
doi: 10.7498/aps.18.63
|
[19] |
赵晓峰, 陈式刚, 蒋月明. 锑与铟的解析原子波函数. 物理学报,
1962, 18(3): 175-176.
doi: 10.7498/aps.18.175
|
[20] |
汪容. 双光子系统的波函数和偏振态. 物理学报,
1959, 15(2): 55-62.
doi: 10.7498/aps.1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