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宇轩, 姚泰宇, 邓莉, 陈诗枚, 徐辰尧, 唐文轩. 薄膜微盘激射性质. 物理学报,
2024, 73(8): 084201.
doi: 10.7498/aps.73.20231754
|
[2] |
张振清, 路海, 王少华, 魏泽勇, 江海涛, 李云辉. 平面金属等离激元美特材料对光学Tamm态及相关激射行为的增强作用. 物理学报,
2015, 64(11): 114202.
doi: 10.7498/aps.64.114202
|
[3] |
裴丽娅, 左战春, 吴令安, 傅盘铭. 受激Raman谱中的宏观极化干涉. 物理学报,
2013, 62(18): 184209.
doi: 10.7498/aps.62.184209
|
[4] |
裴丽娅, 王如泉, 左战春, 吴令安, 傅盘铭. 铷蒸气Λ-型系统中的受激Raman谱与光泵效应. 物理学报,
2013, 62(12): 124208.
doi: 10.7498/aps.62.124208
|
[5] |
袁都奇. 原子激射器的空间有效增益范围. 物理学报,
2010, 59(8): 5271-5275.
doi: 10.7498/aps.59.5271
|
[6] |
罗绍均, 郭文刚, 杨秀峰, 吕福云, 吕 超. 基于激光器激射特性的新型应变传感系统. 物理学报,
2006, 55(4): 1889-1893.
doi: 10.7498/aps.55.1889
|
[7] |
陈雁萍, 王传兵, 周国成. 损失锥-束流分布电子驱动的回旋激射不稳定性. 物理学报,
2005, 54(7): 3221-3227.
doi: 10.7498/aps.54.3221
|
[8] |
孙 涛, 黄锦圣, 张伟力, 柴 路, 王清月, 王克伦. ZnO粉末中无序激射现象时间分辨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3, 52(9): 2127-2130.
doi: 10.7498/aps.52.2127
|
[9] |
彭忠林, 朱少平. 碰撞对受激Raman散射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3, 52(10): 2500-2507.
doi: 10.7498/aps.52.2500
|
[10] |
吴曙东, 陈爱喜, 金丽霞. 微波激射器注入原子的反转特性. 物理学报,
2003, 52(7): 1630-1634.
doi: 10.7498/aps.52.1630
|
[11] |
吴曙东, 曲照军, 詹志明, 金丽霞. 含克尔介质微波激射器的原子辐射率. 物理学报,
2001, 50(10): 1925-1929.
doi: 10.7498/aps.50.1925
|
[12] |
李福利. 腔损对单原子微激射器中产生稳定四阶与振幅平方压缩态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6, 45(4): 563-572.
doi: 10.7498/aps.45.563
|
[13] |
邓金泉, 安绍锋, 刘金庭, 谭永芳. 强光谱灯抽运87Rb激射器. 物理学报,
1993, 42(11): 1774-1778.
doi: 10.7498/aps.42.1774
|
[14] |
张家泰, 许林宝, 常铁强, 张书贵, 聂小波, 王世红, 汪卫星. 激光靶等离子体受激Raman散射. 物理学报,
1991, 40(10): 1642-1651.
doi: 10.7498/aps.40.1642
|
[15] |
向渊海, 朱熙文, 邓金泉, 谭永芳. 铷激射器频率的光强和温度效应研究. 物理学报,
1991, 40(5): 726-730.
doi: 10.7498/aps.40.726
|
[16] |
李福利. 利用单光子微激射器产生强压缩腔场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90, 39(11): 1721-1729.
doi: 10.7498/aps.39.1721
|
[17] |
徐民健, 吴京生. 电子迴旋激射不稳定性. 物理学报,
1985, 34(9): 1119-1125.
doi: 10.7498/aps.34.1119
|
[18] |
张培锟, 續竞存. 关于半导体光激射器工作电流范围的分析. 物理学报,
1966, 22(8): 930-944.
doi: 10.7498/aps.22.930
|
[19] |
李铁城, 朱振和. 光的受激放大. 物理学报,
1965, 21(6): 1276-1292.
doi: 10.7498/aps.21.1276
|
[20] |
方励之, 罗一祖. 关于光激射器的线宽. 物理学报,
1964, 20(11): 1079-1089.
doi: 10.7498/aps.20.1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