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雅君, 王俊萍, 张文慧, 李瑞鑫, 田龙, 郑耀辉. 光学谐振腔的传输特性. 物理学报,
2021, 70(20): 204202.
doi: 10.7498/aps.70.20210234
|
[2] |
宋丽军, 张鹏飞, 王鑫, 王晨曦, 李刚, 张天才. 光纤环形谐振腔的频率锁定及其特性. 物理学报,
2019, 68(7): 074204.
doi: 10.7498/aps.68.20182296
|
[3] |
王维, 高社生, 孟阳. 型谐振腔结构的光学透射特性. 物理学报,
2017, 66(1): 017301.
doi: 10.7498/aps.66.017301
|
[4] |
崔立红, 赵维宁, 颜昌翔. 高斯光束与谐振腔基模模式光路谐振匹配的分析与校准. 物理学报,
2015, 64(22): 224211.
doi: 10.7498/aps.64.224211
|
[5] |
刘建华, 唐军, 商成龙, 张伟, 毕钰, 翟陈婷, 郭泽彬, 王明焕, 郭浩, 钱坤, 刘俊, 薛晨阳. 面向谐振式微光学陀螺应用的球形谐振腔DQ乘积优化. 物理学报,
2015, 64(15): 154206.
doi: 10.7498/aps.64.154206
|
[6] |
李培, 王辅忠, 张丽珠, 张光璐. 左手介质对谐振腔谐振频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5, 64(12): 124103.
doi: 10.7498/aps.64.124103
|
[7] |
雷朝军, 喻胜, 李宏福, 牛新建, 刘迎辉, 候慎勇, 张天钟. 缓变回旋管谐振腔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8): 180202.
doi: 10.7498/aps.61.180202
|
[8] |
韩煜, 袁学松, 马春燕, 鄢扬. 波瓣波导谐振腔太赫兹回旋管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6): 064102.
doi: 10.7498/aps.61.064102
|
[9] |
柏宁丰, 洪玮, 孙小菡. 复合缺陷型电磁帯隙谐振腔. 物理学报,
2011, 60(1): 018401.
doi: 10.7498/aps.60.018401
|
[10] |
刘畅, 罗尧天, 唐昌建, 刘濮鲲. 回旋管光子带隙谐振腔冷腔电磁模式分析. 物理学报,
2009, 58(12): 8174-8179.
doi: 10.7498/aps.58.8174
|
[11] |
王楠, 掌蕴东, 王金芳, 田赫, 王号, 张学楠, 张敬, 袁萍. 环中环结构谐振腔中的耦合谐振透明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11): 7672-7679.
doi: 10.7498/aps.58.7672
|
[12] |
董玉和, 丁耀根, 肖 刘. 同轴谐振腔高阶横磁模式参数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12): 5629-5636.
doi: 10.7498/aps.54.5629
|
[13] |
陆璇辉, 黄凯凯. 衍射光学元件改善激光谐振腔输出特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1, 50(8): 1409-1414.
doi: 10.7498/aps.50.1409
|
[14] |
曹清, 罗治江, 张为俊, 夏宇兴. 动态热不敏感谐振腔分析. 物理学报,
1993, 42(9): 1452-1458.
doi: 10.7498/aps.42.1452
|
[15] |
李世忱, 倪文俊, 杨巍, 胡国绛, 张润. 低热敏激光谐振腔理论和实验. 物理学报,
1989, 38(4): 567-572.
doi: 10.7498/aps.38.567
|
[16] |
张镇西, 吕宝岭. FTIR-Q开关谐振腔理论. 物理学报,
1986, 35(4): 523-528.
doi: 10.7498/aps.35.523
|
[17] |
李先枢, 高燕球, 陈志恬, 冯镇业. 光学无源谐振腔的矩阵理论(柱坐标)(Ⅱ)——轴对称稳定光学无源谐振腔的计算. 物理学报,
1983, 32(8): 1002-1016.
doi: 10.7498/aps.32.1002
|
[18] |
李强法. 缓变波导开放谐振腔的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1980, 29(11): 1405-1415.
doi: 10.7498/aps.29.1405
|
[19] |
叶碧青, 马忠林. 激光谐振腔内光学元件的热光效应. 物理学报,
1980, 29(6): 756-763.
doi: 10.7498/aps.29.756
|
[20] |
王之江, 方洪烈. 直角稜镜谐振腔的共振模. 物理学报,
1975, 24(6): 454-457.
doi: 10.7498/aps.24.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