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笑钏, 刘样溪, 楚坤, 段潮锋. 非晶态碳薄膜对金属二次电子发射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24, 73(4): 047901.
doi: 10.7498/aps.73.20231604
|
[2] |
施洪潮, 唐炳, 刘超飞. 双层蜂窝状海森伯铁磁体中层间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对拓扑相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24, 73(13): 137501.
doi: 10.7498/aps.73.20240437
|
[3] |
文林, 胡爱元. 双二次交换作用和各向异性对反铁磁体相变温度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20, 69(10): 107501.
doi: 10.7498/aps.69.20200077
|
[4] |
张兆慧, 李海鹏, 毛仕春.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排列方式对原子电荷分布及静电作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4, 63(19): 198701.
doi: 10.7498/aps.63.198701
|
[5] |
王辉, 胡贵超, 任俊峰. 扰动对有机磁体器件自旋极化输运特性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1, 60(12): 127201.
doi: 10.7498/aps.60.127201
|
[6] |
唐先柱, 彭增辉, 刘永刚, 鲁兴海, 宣丽. 相变前的热力学平衡态对铁电液晶排列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0, 59(9): 6261-6265.
doi: 10.7498/aps.59.6261
|
[7] |
金子飞, 童国平, 蒋永进. 非近邻跳跃对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9, 58(12): 8537-8543.
doi: 10.7498/aps.58.8537
|
[8] |
白宇浩, 云国宏, 那日苏. 外应力对铁磁/反铁磁体系交换偏置的影响及阶跃现象. 物理学报,
2009, 58(7): 4962-4969.
doi: 10.7498/aps.58.4962
|
[9] |
陈基根, 陈 高, 曾思良, 杨玉军, 朱颀人. 载波相位对超短脉冲谐波谱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8, 57(7): 4104-4109.
doi: 10.7498/aps.57.4104
|
[10] |
杨湘波. 按斐波那契类准周期序列排列的铁电畴超晶格二次谐波谱峰性质研究. 物理学报,
2000, 49(6): 1185-1190.
doi: 10.7498/aps.49.1185
|
[11] |
田巨平, 王为忠, 姚凯伦. 有机铁磁体中链间次近邻电子跳跃积分诱导的电荷密度波. 物理学报,
1999, 48(8): 1535-1540.
doi: 10.7498/aps.48.1535
|
[12] |
王养璞. Ising自旋S=1,具有次近邻相互作用的面心立方格子的反铁磁体在外场下的基态能量. 物理学报,
1983, 32(7): 875-887.
doi: 10.7498/aps.32.875
|
[13] |
郑杭. 亚铁磁体RbNiF3的自旋波谱. 物理学报,
1982, 31(10): 1412-1416.
doi: 10.7498/aps.31.1412
|
[14] |
蒲富恪, 王鼎盛. 非均匀铁磁体自发磁化的平均场理论. 物理学报,
1978, 27(4): 439-447.
doi: 10.7498/aps.27.439
|
[15] |
王鼎盛, 蒲富恪. 非均匀铁磁体的一个简单模型. 物理学报,
1976, 25(4): 340-341.
doi: 10.7498/aps.25.340
|
[16] |
朱砚磬, 王志强. 自旋波-声子耦合对反铁磁体红外吸收谱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66, 22(3): 360-370.
doi: 10.7498/aps.22.360
|
[17] |
王鼎盛, 蒲富恪. 有限铁磁—反铁磁线链中的自旋波谱及其激发. 物理学报,
1964, 20(11): 1067-1078.
doi: 10.7498/aps.20.1067
|
[18] |
李荫远, 朱砚磬. 立方铁磁体中的自旋波局域模. 物理学报,
1963, 19(11): 753-763.
doi: 10.7498/aps.19.753
|
[19] |
李荫远, 方励之, 顾世杰. 铁磁体中缺陷对自旋波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63, 19(9): 599-612.
doi: 10.7498/aps.19.599
|
[20] |
蒲富恪, 郑庆祺. 自旋波之间的散射对铁磁共振曲线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62, 18(2): 81-90.
doi: 10.7498/aps.1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