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坤, 黑东炜, 刘军, 徐青, 翁秀峰, 谭新建. 基于载流子猝灭模型的闪烁体发光非线性效应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 物理学报,
2021, 70(24): 242901.
doi: 10.7498/aps.70.20210820
|
[2] |
王延峰, 孟旭东, 郑伟, 宋庆功, 翟昌鑫, 郭兵, 张越, 杨富, 南景宇. V掺杂Zn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 物理学报,
2016, 65(8): 087802.
doi: 10.7498/aps.65.087802
|
[3] |
王延峰, 张晓丹, 黄茜, 杨富, 孟旭东, 宋庆功, 赵颖. B掺杂ZnO透明导电薄膜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24): 247802.
doi: 10.7498/aps.62.247802
|
[4] |
王延峰, 黄茜, 宋庆功, 刘阳, 魏长春, 赵颖, 张晓丹. W掺杂ZnO透明导电薄膜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3): 137801.
doi: 10.7498/aps.61.137801
|
[5] |
郭建华, 喻胜, 李宏福, 张天钟, 雷朝军, 李想, 张颜颜. 回旋速调管注波互作用瞬态非线性理论与模型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9): 090301.
doi: 10.7498/aps.60.090301
|
[6] |
陈环, 彭振康, 傅刚. 碳湿敏膜的非线性感湿特性和导电机理. 物理学报,
2009, 58(11): 7904-7908.
doi: 10.7498/aps.58.7904
|
[7] |
成鹏飞, 李盛涛, 焦兴六. ZnO-Bi2O3系压敏陶瓷的导电过程与等效势垒高度. 物理学报,
2006, 55(8): 4253-4258.
doi: 10.7498/aps.55.4253
|
[8] |
张维佳, 王天民, 钟立志, 吴小文, 崔 敏. ITO导电膜红外发射率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9): 4439-4444.
doi: 10.7498/aps.54.4439
|
[9] |
李俊庆, 李淳飞, 辛 丽, 刘树田, 塔·米·伊丽依诺娃, 尼·伊·科罗迪耶夫. 非导电型各向同性手性介质中非线性旋光的宏观理论. 物理学报,
1999, 48(6): 1052-1059.
doi: 10.7498/aps.48.1052
|
[10] |
杨光参. q振子光场模型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理论. 物理学报,
1994, 43(4): 521-529.
doi: 10.7498/aps.43.521
|
[11] |
易林. 电-声超导电性的对称理论. 物理学报,
1994, 43(9): 1523-1530.
doi: 10.7498/aps.43.1523
|
[12] |
帅志刚, 孙鑫, 傅柔励. 导电聚合物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 物理学报,
1990, 39(3): 375-380.
doi: 10.7498/aps.39.375
|
[13] |
南策文. 含分散第二相的离子导体导电理论. 物理学报,
1987, 36(2): 191-198.
doi: 10.7498/aps.36.191
|
[14] |
南策文. 非线性ZnO陶瓷的导电理论(Ⅱ)——导电模型的应用. 物理学报,
1986, 35(5): 633-637.
doi: 10.7498/aps.35.633
|
[15] |
李铁城, 许政一. α-LiIO3的导电和介电特性的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1977, 26(6): 500-508.
doi: 10.7498/aps.26.500
|
[16] |
吴杭生, 雷啸霖. 超导电理论中的Гинзбург-Ландау方程的非局域推广. 物理学报,
1965, 21(7): 1355-1369.
doi: 10.7498/aps.21.1355
|
[17] |
吴杭生, 雷啸霖. 在强磁场中金属薄膜的超导电理论(Ⅰ). 物理学报,
1964, 20(9): 873-889.
doi: 10.7498/aps.20.873
|
[18] |
吴杭生. 过渡金属的超导电理论. 物理学报,
1964, 20(7): 696-698.
doi: 10.7498/aps.20.696
|
[19] |
吴杭生. 铁磁体的超导电理论. 物理学报,
1963, 19(2): 103-115.
doi: 10.7498/aps.19.103
|
[20] |
程开甲. 弗留里希-巴丁超导电理论. 物理学报,
1958, 14(3): 262-273.
doi: 10.7498/aps.14.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