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孟现文. 电场方向对一维断裂纳米通道连接处水桥结构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24, 73(9): 093102.
doi: 10.7498/aps.73.20240027
|
[2] |
曹振, 郝大鹏, 唐刚, 寻之朋, 夏辉. 团簇状缺陷对纤维束断裂过程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21, 70(20): 204602.
doi: 10.7498/aps.70.20210310
|
[3] |
张兴玉. 电流密度对微米硅电极断裂行为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20, 69(24): 248201.
doi: 10.7498/aps.69.20200915
|
[4] |
徐庭栋, 刘珍君, 于鸿垚, 王凯. 拉伸试验测试金属韧性的不确定性:中温脆性和应变速率脆性. 物理学报,
2014, 63(22): 228101.
doi: 10.7498/aps.63.228101
|
[5] |
吴飞飞, 余鹏, 卞西磊, 谭军, 王建国, 王刚. 金属玻璃的断裂机理与其断裂韧度的关系. 物理学报,
2014, 63(5): 058101.
doi: 10.7498/aps.63.058101
|
[6] |
卢敏, 许卫兵, 刘维清, 侯春菊, 刘志勇. 银纳米杆高温熔化断裂弛豫性能的原子级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9): 6377-6383.
doi: 10.7498/aps.59.6377
|
[7] |
胡志华, 连法增, 朱明刚, 李 卫. 烧结Nd-Fe-B磁体的微观结构和冲击韧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2): 1202-1206.
doi: 10.7498/aps.57.1202
|
[8] |
李树忱, 程玉民, 李术才. 动态断裂力学的无网格流形方法. 物理学报,
2006, 55(9): 4760-4766.
doi: 10.7498/aps.55.4760
|
[9] |
徐春华, 刘春香, 郭红莲, 李兆霖, 降雨强, 张道中, 袁 明. 荧光标记微管的光敏断裂及机理. 物理学报,
2006, 55(1): 206-210.
doi: 10.7498/aps.55.206
|
[10] |
魏志勇, 臧黎慧, 李 明, 范 我, 许玉杰. 射线引起DNA双链断裂的统计分布. 物理学报,
2005, 54(10): 4955-4960.
doi: 10.7498/aps.54.4955
|
[11] |
朱 波, 蔡 珣, 王成国, 蔡华甦. 声发射特性与材料断裂韧性相关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3, 52(8): 1960-1964.
doi: 10.7498/aps.52.1960
|
[12] |
邢修三. 金属穿晶脆性断裂统计理论. 物理学报,
1999, 48(1): 107-113.
doi: 10.7498/aps.48.107
|
[13] |
邢修三. 延时断裂统计理论. 物理学报,
1990, 39(10): 1602-1613.
doi: 10.7498/aps.39.1602
|
[14] |
孔庆平, 戴勇. 用内耗方法研究铜的蠕变断裂过程. 物理学报,
1987, 36(7): 855-861.
doi: 10.7498/aps.36.855
|
[15] |
张宏图, 折晓黎. 夹杂理论及其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1981, 30(6): 761-774.
doi: 10.7498/aps.30.761
|
[16] |
邢修三. 脆性断裂统计理论. 物理学报,
1980, 29(6): 718-731.
doi: 10.7498/aps.29.718
|
[17] |
范天佑, 梁振亚. 晶界裂纹成长的一种可能的机构和蠕变断裂时的估计. 物理学报,
1978, 27(3): 269-275.
doi: 10.7498/aps.27.269
|
[18] |
孔庆平, 常春城. 用测量晶界内耗的方法研究蠕变断裂过程. 物理学报,
1975, 24(3): 168-173.
doi: 10.7498/aps.24.168
|
[19] |
邢修三. 脆性断裂的统计理论. 物理学报,
1966, 22(4): 487-497.
doi: 10.7498/aps.22.487
|
[20] |
刘叔仪. 金屬的恆温断裂條件. 物理学报,
1953, 9(4): 275-293.
doi: 10.7498/aps.9.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