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新宇, 王艺霖, 石虔韩, 汪庆龙, 于洪洋, 金园园, 李松. SbS 电子基态及激发态的势能曲线和振动能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21, (): .
doi: 10.7498/aps.70.20211441
|
[2] |
滑亚文, 刘以良, 万明杰. SeH+离子低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和跃迁性质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20, 69(15): 153101.
doi: 10.7498/aps.69.20200278
|
[3] |
李媛媛, 胡竹斌, 孙海涛, 孙真荣. 胆红素分子激发态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20, 69(16): 163101.
doi: 10.7498/aps.69.20200518
|
[4] |
赵书涛, 梁桂颖, 李瑞, 李奇楠, 张志国, 闫冰. ZnH分子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和跃迁性质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2017, 66(6): 063103.
doi: 10.7498/aps.66.063103
|
[5] |
赵翠兰, 王丽丽, 赵丽丽. 有限深抛物势量子盘中极化子的激发态性质. 物理学报,
2015, 64(18): 186301.
doi: 10.7498/aps.64.186301
|
[6] |
额尔敦朝鲁, 白旭芳, 韩超. 抛物量子点中强耦合磁双极化子内部激发态性质. 物理学报,
2014, 63(2): 027501.
doi: 10.7498/aps.63.027501
|
[7] |
魏科伟, 陈兵, 王振洋, 祁敬娟, 陈新云, 翁铭华. 矢量介子及其激发态的讨论. 物理学报,
2013, 62(18): 181101.
doi: 10.7498/aps.62.181101
|
[8] |
赵健东, 辛洁. 高激发态原子的相干效应. 物理学报,
2012, 61(19): 193302.
doi: 10.7498/aps.61.193302
|
[9] |
高双红, 任兆玉, 郭平, 郑继明, 杜恭贺, 万丽娟, 郑琳琳. 石墨烯量子点的磁性及激发态性质. 物理学报,
2011, 60(4): 047105.
doi: 10.7498/aps.60.047105
|
[10] |
师应龙, 董晨钟. C Ⅱ离子1s内壳层激发态的结构和衰变特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4): 2350-2357.
doi: 10.7498/aps.58.2350
|
[11] |
汤乃云, 陈效双, 陆 卫. 尺寸分布对量子点激发态发光性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5, 54(12): 5855-5860.
doi: 10.7498/aps.54.5855
|
[12] |
徐 靖, 王治国, 石云龙, 陈宇光, 陈 鸿. 晶格量子涨落对spin-Peierls系统低能量激发态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4, 53(11): 3882-3887.
doi: 10.7498/aps.53.3882
|
[13] |
刘天贵, 颜家壬, 潘留仙. TDGL方程的微扰理论. 物理学报,
2002, 51(1): 6-9.
doi: 10.7498/aps.51.6
|
[14] |
赵永明, 颜家壬. MKdV方程的微扰理论. 物理学报,
1999, 48(11): 1976-1982.
doi: 10.7498/aps.48.1976
|
[15] |
刘磊, 仝晓民, 李家明. C60分子电子激发态结构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96, 45(5): 760-768.
doi: 10.7498/aps.45.760
|
[16] |
帅志刚, 孙鑫, 傅柔励. 激发态的相关基函数理论. 物理学报,
1989, 38(10): 1648-1657.
doi: 10.7498/aps.38.1648
|
[17] |
刘磊, 李家明. Fr原子的激发态结构. 物理学报,
1988, 37(12): 2053-2056.
doi: 10.7498/aps.37.2053
|
[18] |
文根旺. 简并基态最陡下降微扰理论. 物理学报,
1988, 37(12): 1981-1986.
doi: 10.7498/aps.37.1981
|
[19] |
黄昆, 刘东源. 最陡下降法和多声子跃迁的多频模型. 物理学报,
1985, 34(6): 709-714.
doi: 10.7498/aps.34.709
|
[20] |
朱熙文. 高激发态钠原子的量子拍实验的某些分析. 物理学报,
1981, 30(12): 1688-1692.
doi: 10.7498/aps.30.1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