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航, 陈燎, 李帅, 杜禺璠, 张驰, 张新亮. 百兆赫兹重频的轨道角动量模式飞秒光纤激光器. 物理学报,
2024, 73(1): 014204.
doi: 10.7498/aps.73.20231085
|
[2] |
谢浈, 李景行, 郑华, 张文超, 朱励霖, 刘星泉, 谭志光, 周代梅, BonaseraAldo.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心快度区鉴别粒子的平均横动量. 物理学报,
2024, 73(18): 181201.
doi: 10.7498/aps.73.20240905
|
[3] |
孙旭, 周晨升, 陈金辉, 陈震宇, 马余刚, 唐爱洪, 徐庆华. 重离子碰撞中QCD物质整体极化的实验测量. 物理学报,
2023, 72(7): 072401.
doi: 10.7498/aps.72.20222452
|
[4] |
刘金璐, 杨杰, 张涛, 樊矾, 黄伟, 徐兵杰. 一种基于平衡零差探测技术的平均光子数测量方法. 物理学报,
2021, 70(24): 240303.
doi: 10.7498/aps.70.20211216
|
[5] |
俞杭, 徐锡方, 牛谦, 张力发. 声子角动量与手性声子. 物理学报,
2018, 67(7): 076302.
doi: 10.7498/aps.67.20172407
|
[6] |
冯松, 刘荣, 鹿心鑫, 羊奕伟, 王玫, 蒋励, 秦建国. 离线测量钍快中子裂变反应率方法. 物理学报,
2014, 63(16): 162501.
doi: 10.7498/aps.63.162501
|
[7] |
羊奕伟, 刘荣, 严小松. 钍俘获反应率离线伽马测量方法. 物理学报,
2013, 62(3): 032801.
doi: 10.7498/aps.62.032801
|
[8] |
屈卫卫, 张高龙, 乐小云. 利用双折叠模型对弹核为的熔合垒高度和位置的系统学分析. 物理学报,
2012, 61(15): 152501.
doi: 10.7498/aps.61.152501
|
[9] |
齐晓庆, 高春清. 螺旋相位光束轨道角动量态测量的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1): 014208.
doi: 10.7498/aps.60.014208
|
[10] |
柯熙政, 卢宁, 杨秦岭. 单光子轨道角动量的传输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9): 6159-6163.
doi: 10.7498/aps.59.6159
|
[11] |
刘曼, 陈小艺, 李海霞, 宋洪胜, 滕树云, 程传福. 利用干涉光场的相位涡旋测量拉盖尔-高斯光束的轨道角动量. 物理学报,
2010, 59(12): 8490-8498.
doi: 10.7498/aps.59.8490
|
[12] |
苏志锟, 王发强, 路轶群, 金锐博, 梁瑞生, 刘颂豪. 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的密码通信方案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5): 3016-3021.
doi: 10.7498/aps.57.3016
|
[13] |
黄明辉, 甘再国, 范红梅, 苏朋源, 马 龙, 周小红, 李君清. 超重核合成时的驱动势与热熔合反应截面. 物理学报,
2008, 57(3): 1569-1575.
doi: 10.7498/aps.57.1569
|
[14] |
邢永忠, 刘建业, 郭文军, 郝焕锋.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库仑相互作用对动量耗散的同位旋效应. 物理学报,
2005, 54(4): 1538-1542.
doi: 10.7498/aps.54.1538
|
[15] |
叶芳伟, 李永平. 用叉形光栅实现光子轨道角动量的叠加态的测量. 物理学报,
2003, 52(2): 328-331.
doi: 10.7498/aps.52.328
|
[16] |
盛勇, 蒋刚, 朱正和. 类氢类氦类锂镁离子双电子复合的旁观电子角动量研究. 物理学报,
2002, 51(3): 501-505.
doi: 10.7498/aps.51.501
|
[17] |
鲍坚仁, 周鲁卫. 为什么轨道角动量不能是?/2?. 物理学报,
1997, 46(5): 833-840.
doi: 10.7498/aps.46.833
|
[18] |
王克明, 时伯荣, 曲保东, 王忠烈. MeV重离子在固体靶中的平均投影射程计算. 物理学报,
1992, 41(11): 1820-1824.
doi: 10.7498/aps.41.1820
|
[19] |
刘连寿. π-N散射的复角动量. 物理学报,
1965, 21(6): 1123-1131.
doi: 10.7498/aps.21.1123
|
[20] |
杨立铭, 刘汉昭. 原子核内轨道角动量分布与核密度的进一步探讨. 物理学报,
1955, 11(6): 439-452.
doi: 10.7498/aps.11.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