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卓昱, 黄浩亮, 薛其坤. 常压下双层结构镍氧化物薄膜高温超导电性的发现与研究展望. 物理学报,
2025, 74(9): 097401.
doi: 10.7498/aps.74.20250331
|
[2] |
马 荣, 黄桂芹, 刘 楣. 三元硅化物CaAlSi的结构和超导电性. 物理学报,
2007, 56(8): 4960-4964.
doi: 10.7498/aps.56.4960
|
[3] |
陈 丽, 李 华. 新型超导材料MgCNi3的电子结构与超导电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4, 53(3): 922-926.
doi: 10.7498/aps.53.922
|
[4] |
陈志谦, 郑仁蓉. 金属小粒子不同自旋态超导电性统计系综研究. 物理学报,
2002, 51(7): 1604-1607.
doi: 10.7498/aps.51.1604
|
[5] |
陈志谦, 郑仁蓉3)2)1), 陈 洪1), 姚纯青4). 超小金属微粒超导电性的能级统计. 物理学报,
2000, 49(5): 969-973.
doi: 10.7498/aps.49.969
|
[6] |
孙久勋, 章立源. s+d混合波对称性下联合模型的超导电性. 物理学报,
1996, 45(11): 1913-1920.
doi: 10.7498/aps.45.1913
|
[7] |
施大宁. BCS-van Hove方案与高温超导电性. 物理学报,
1996, 45(7): 1212-1219.
doi: 10.7498/aps.45.1212
|
[8] |
余超凡, 陈斌, 何国柱. 非含Cu氧化物超导体的超导电性机制. 物理学报,
1994, 43(7): 1152-1158.
doi: 10.7498/aps.43.1152
|
[9] |
易林. 电-声超导电性的对称理论. 物理学报,
1994, 43(9): 1523-1530.
doi: 10.7498/aps.43.1523
|
[10] |
曾文生, 张光寅. 晶格振动、载流子与高温超导电性的关系. 物理学报,
1993, 42(2): 205-213.
doi: 10.7498/aps.42.205
|
[11] |
赵勇, 诸葛向彬, 何业冶. Y1-xCaxBa2Cu3O6系统中空穴掺杂诱导的绝缘体-金属转变和超导电性. 物理学报,
1992, 41(7): 1151-1156.
doi: 10.7498/aps.41.1151
|
[12] |
汪汉廷, 熊诗杰. 层状横波光学声子的非简谐性对高温超导电性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2, 41(3): 506-510.
doi: 10.7498/aps.41.506
|
[13] |
闻海虎, 李宏成, 戚振中, 曹效文. 高温超导薄膜中的涨落超导电性及其维度. 物理学报,
1990, 39(11): 1811-1814.
doi: 10.7498/aps.39.1811
|
[14] |
罗棨光, 王荣耀. 元素超导电性的新判据. 物理学报,
1987, 36(3): 357-362.
doi: 10.7498/aps.36.357
|
[15] |
王炜, 余正, 孙元善, 姚希贤. 二维颗粒膜超导电性. 物理学报,
1986, 35(8): 1081-1086.
doi: 10.7498/aps.35.1081
|
[16] |
曹效文. 非过渡金属非晶态超导电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4, 33(5): 639-644.
doi: 10.7498/aps.33.639
|
[17] |
陈熙琛, 管惟炎, 易孙圣, 王祖仑, 林影. 急冷Al-Si-Ge合金超导电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3, 32(4): 446-459.
doi: 10.7498/aps.32.446
|
[18] |
罗棨光, 金铎, 刘志毅, 冉启泽, 金作文, 马明荣, 赵忠贤, 倪泳明. Ti-Pd系超导电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3, 32(4): 534-538.
doi: 10.7498/aps.32.534
|
[19] |
管惟炎, 陈熙琛, 王祖仑, 易孙圣, 林影. 急冷Al-Si合金超导电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2, 31(4): 485-502.
doi: 10.7498/aps.31.485
|
[20] |
吴杭生. 金属薄膜的超导电性质. 物理学报,
1963, 19(10): 627-632.
doi: 10.7498/aps.19.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