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品懿, 贾欣燕, 樊代和, 陈京. 不同波长下氩原子高阶阈上电离的类共振增强结构. 物理学报,
2015, 64(14): 143201.
doi: 10.7498/aps.64.143201
|
[2] |
田原野, 魏珊珊, 郭福明, 李苏宇, 杨玉军. 共振条件下载波包络相位效应对阈上电离谱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3, 62(15): 153202.
doi: 10.7498/aps.62.153202
|
[3] |
陈大鹏, 曾智, 张存林, 金学元, 张峥. 热核聚变实验堆中超导母线绝缘层的红外热波检测. 物理学报,
2012, 61(9): 094207.
doi: 10.7498/aps.61.094207
|
[4] |
吴俊峰, 叶文华, 张维岩. 压缩氘氚球的热核燃烧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4): 2381-2390.
doi: 10.7498/aps.59.2381
|
[5] |
潘海林, 程金科, 赵振杰, 何家康, 阮建中, 杨燮龙, 袁望治. LC共振型巨磁阻抗效应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5): 3230-3236.
doi: 10.7498/aps.57.3230
|
[6] |
李国峰, 孙克忱, 梁 科, 郑 旭, 马志翘, 王 锦. 磁多极场场参数的理论计算与分析. 物理学报,
2007, 56(8): 4523-4534.
doi: 10.7498/aps.56.4523
|
[7] |
陆广成, 李增花, 左 维, 罗培燕. 热核物质中基态关联修正下的单核子势和核子有效质量. 物理学报,
2006, 55(1): 84-90.
doi: 10.7498/aps.55.84
|
[8] |
都有为, 王志明, 倪刚, 邢定钰, 徐庆宇. 高度取向石墨的巨磁电阻效应. 物理学报,
2004, 53(4): 1191-1194.
doi: 10.7498/aps.53.1191
|
[9] |
曹李刚, 刘玲, 陈宝秋, 马中玉. 稳定和不稳定核巨共振性质的相对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1, 50(4): 638-643.
doi: 10.7498/aps.50.638
|
[10] |
李 铁, 沈鸿烈, 沈勤我, 邹世昌. 不同过渡层上Co/Cu/Co三明治结构的巨磁电阻效应研究. 物理学报,
1999, 48(13): 28-34.
doi: 10.7498/aps.48.28
|
[11] |
贺智勇, 靳根明, 李祖玉, 段利敏, 戴光曦, 吴和宇, 张保国, 文万信, 漆玉金, 罗清政, 王宏伟, 王素芳. 25MeV/u40Ar+197Au反应中高激发热核的时空演化. 物理学报,
1998, 47(6): 916-921.
doi: 10.7498/aps.47.916
|
[12] |
贺智勇, 李祖玉, 段利敏, 靳根明, 吴和宇, 张保国, 文万信, 漆玉金, 罗清政, 戴光曦. 态布居测热核的核温度及其与碰撞参数的关系. 物理学报,
1997, 46(1): 35-41.
doi: 10.7498/aps.46.35
|
[13] |
李国强. 热核动力学演化的一个简单模型. 物理学报,
1990, 39(5): 707-713.
doi: 10.7498/aps.39.707
|
[14] |
李国强. 热核静态性质的一个简单模型. 物理学报,
1990, 39(6): 1-10.
doi: 10.7498/aps.39.1-3
|
[15] |
李国强, 徐躬耦. 用有限温度自洽半经典方法研究热核上巨共振的性质. 物理学报,
1989, 38(9): 1413-1421.
doi: 10.7498/aps.38.1413
|
[16] |
许金奎. 热核反应中次级粒子的总产额和能谱. 物理学报,
1980, 29(9): 1151-1157.
doi: 10.7498/aps.29.1151
|
[17] |
谭淞生, 陈沛然. 多极管中正偏pn结光注入载流子的作用. 物理学报,
1980, 29(10): 1237-1244.
doi: 10.7498/aps.29.1237
|
[18] |
西门纪业, 陈文雄. 电磁多极场的分析和计算. 物理学报,
1979, 28(2): 201-221.
doi: 10.7498/aps.28.201
|
[19] |
霍裕平. 环电流器的局部稳定条件及多极场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76, 25(5): 399-408.
doi: 10.7498/aps.25.399
|
[20] |
何国柱. 部分屏蔽多极电子鎗聚焦问题. 物理学报,
1964, 20(1): 33-40.
doi: 10.7498/aps.2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