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文博, 李兵兵, 陈浩, 颉录有, 武中文, 丁晓彬, 张登红, 蒋军, 董晨钟. 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研究电子与原子碰撞激发过程. 物理学报,
2025, 74(3): 033401.
doi: 10.7498/aps.74.20241467
|
[2] |
戈迪, 赵国鹏, 祁月盈, 陈晨, 高俊文, 侯红生. 等离子体环境中相对论效应对类氢离子光电离过程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24, 73(8): 083201.
doi: 10.7498/aps.73.20240016
|
[3] |
杨帅, 唐泽波, 杨驰, 查王妹.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光子-光子相互作用的碰撞参数依赖性. 物理学报,
2023, 72(20): 201201.
doi: 10.7498/aps.72.20230948
|
[4] |
刘鹤, 初鹏程.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π介子椭圆流劈裂. 物理学报,
2023, 72(13): 132101.
doi: 10.7498/aps.72.20230454
|
[5] |
张善良, 邢宏喜, 王恩科.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喷注淬火效应. 物理学报,
2023, 72(20): 200304.
doi: 10.7498/aps.72.20230993
|
[6] |
寿齐烨, 赵杰, 徐浩洁, 李威, 王钢, 唐爱洪, 王福强.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手征效应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23, 72(11): 112504.
doi: 10.7498/aps.72.20230109
|
[7] |
刘尚宗, 颉录有, 丁晓彬, 董晨钟. 相对论效应对类锂离子能级结构及辐射跃迁性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2, 61(9): 093106.
doi: 10.7498/aps.61.093106
|
[8] |
王兆军, 吕国梁, 朱春花, 霍文生. 相对论简并电子气体的磁化. 物理学报,
2012, 61(17): 179701.
doi: 10.7498/aps.61.179701
|
[9] |
陈小凡.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部分相干源的相干因子. 物理学报,
2012, 61(9): 092501.
doi: 10.7498/aps.61.092501
|
[10] |
胥建卫, 王顺金. 电子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与一阶、二阶Rashba效应. 物理学报,
2009, 58(7): 4878-4882.
doi: 10.7498/aps.58.4878
|
[11] |
刘延君, 董晨钟, 蒋军, 颉录有. 电子与类铍N3+和O4+离子碰撞激发截面的相对论扭曲波计算. 物理学报,
2009, 58(4): 2320-2327.
doi: 10.7498/aps.58.2320
|
[12] |
颉录有, 张志远, 董晨钟, 蒋 军. 高离化态类镍离子电子碰撞激发过程的相对论扭曲波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10): 6249-6258.
doi: 10.7498/aps.57.6249
|
[13] |
刘 炯, 袁业飞, 邓小龙. 等离子体中相对论电子的同步曲率辐射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2): 1214-1223.
doi: 10.7498/aps.56.1214
|
[14] |
徐 慧, 盛政明, 张 杰. 相对论效应对大振幅电子等离子体振荡破裂影响的数值模拟. 物理学报,
2007, 56(2): 968-976.
doi: 10.7498/aps.56.968
|
[15] |
王 斌, 唐昌建, 刘濮鲲. 离子通道中相对论电子注的切连科夫辐射. 物理学报,
2006, 55(11): 5953-5958.
doi: 10.7498/aps.55.5953
|
[16] |
徐 慧, 盛政明, 张 杰. 相对论效应对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共振吸收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6, 55(10): 5354-5361.
doi: 10.7498/aps.55.5354
|
[17] |
刘玉孝, 赵振华, 王永强, 陈玉红. 氦原子和类氦离子基态能量的变分计算及相对论修正. 物理学报,
2005, 54(6): 2620-2624.
doi: 10.7498/aps.54.2620
|
[18] |
周小兵, 王志君, 盛光昭. 驻波驱动的等离子体电子相对论随机加速. 物理学报,
1995, 44(11): 1776-1782.
doi: 10.7498/aps.44.1776
|
[19] |
吴俊伶. 等离子体中相对论性电子回旋波色散关系. 物理学报,
1993, 42(5): 775-784.
doi: 10.7498/aps.42.775
|
[20] |
仝晓民, 李家明. 原子内壳层双光子衰变的相对论效应和屏蔽效应. 物理学报,
1989, 38(9): 1406-1412.
doi: 10.7498/aps.38.1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