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泽伟, 武戈, 陈挚, 邓驰楠, 万蓉, 杨涛, 庄正飞, 陈同生. 双通道结构光照明超分辨定量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成像系统. 物理学报,
2023, 72(20): 208701.
doi: 10.7498/aps.72.20230853
|
[2] |
吕袭明, 李辉, 尤菁, 李伟, 王鹏业, 李明, 奚绪光, 窦硕星. 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数据处理的优化算法. 物理学报,
2017, 66(11): 118701.
doi: 10.7498/aps.66.118701
|
[3] |
何志聪, 李芳, 李牧野, 魏来. CdTe量子点-铜酞菁复合体系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5, 64(4): 046802.
doi: 10.7498/aps.64.046802
|
[4] |
石兰芳, 陈贤峰, 韩祥临, 许永红, 莫嘉琪. 一类Fermi气体在非线性扰动机制中轨线的渐近表示. 物理学报,
2014, 63(6): 060204.
doi: 10.7498/aps.63.060204
|
[5] |
戴永丰, 江美福, 杨亦赏, 周杨. 源气体流量比对氟化类金刚石薄膜蛋白吸附能力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1, 60(11): 118101.
doi: 10.7498/aps.60.118101
|
[6] |
靳艳飞, 胡海岩. 一类线性阻尼振子的随机共振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5): 2895-2901.
doi: 10.7498/aps.58.2895
|
[7] |
戴明, 廖远宝, 刘东, 甘新慧, 徐岭, 马忠元, 徐骏, 陈坤基. CdTe纳米晶及层状纳米晶薄膜的生长及其光荧光性质. 物理学报,
2009, 58(10): 7246-7249.
doi: 10.7498/aps.58.7246
|
[8] |
程桂平, 柯莎莎, 张立辉, 李高翔. 光腔中两原子共振荧光的相干性质. 物理学报,
2007, 56(2): 830-836.
doi: 10.7498/aps.56.830
|
[9] |
王晓峰, 乔豪学, 刘海林, 于国萍. 限制环境下类氢体系的共振增强现象. 物理学报,
2005, 54(8): 3530-3534.
doi: 10.7498/aps.54.3530
|
[10] |
何茂刚, 刘志刚. 球共振声学法测量普适气体常数. 物理学报,
2002, 51(5): 1004-1010.
doi: 10.7498/aps.51.1004
|
[11] |
李翠莲, 刘有延. 一维Fibonacci类准晶的衍射性质. 物理学报,
2001, 50(2): 217-222.
doi: 10.7498/aps.50.217
|
[12] |
刘仁红, 谭维翰, 张卫平. 双原子、三原子系统的共振荧光峰值与线宽. 物理学报,
1997, 46(5): 883-891.
doi: 10.7498/aps.46.883
|
[13] |
谭微思, 谭维翰, 赵东升, 刘仁红. 呈指数衰变驱动场的作用下二能级原子系统的瞬态共振荧光光谱. 物理学报,
1992, 41(3): 413-427.
doi: 10.7498/aps.41.413
|
[14] |
刘仁红, 谭维翰. 考虑自作用后二能级原子的共振荧光谱. 物理学报,
1992, 41(1): 26-36.
doi: 10.7498/aps.41.26
|
[15] |
杨国健, 黄祖洽, 胡岗. 压缩真空态中三能级原子的定态共振荧光. 物理学报,
1991, 40(10): 1575-1583.
doi: 10.7498/aps.40.1575
|
[16] |
彭金生, 黄湘友, 刘武. 强磁场中原子共振荧光的光谱分布. 物理学报,
1989, 38(9): 1545-1550.
doi: 10.7498/aps.38.1545
|
[17] |
李孝申, 龚昌德. 周期和准周期超晶格固体薄膜表面吸附原子的共振荧光. 物理学报,
1988, 37(9): 1415-1424.
doi: 10.7498/aps.37.1415
|
[18] |
谭维翰, 张卫平. 共振荧光场的态函数与多光子跃迁共振荧光谱. 物理学报,
1988, 37(4): 674-679.
doi: 10.7498/aps.37.674
|
[19] |
彭金生. 双光子共振荧光分布. 物理学报,
1986, 35(6): 788-791.
doi: 10.7498/aps.35.788
|
[20] |
张瑞林. 气体激光器中的类透镜效应分析. 物理学报,
1974, 23(6): 59-68.
doi: 10.7498/aps.2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