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汤诗奕, 马梓淇, 邹云霄, 安小凯, 杨东杰, 刘亮亮, 崔岁寒, 吴忠振. 大束流阳极层离子源的阴极刻蚀现象及消除措施. 物理学报,
2024, 73(18): 185202.
doi: 10.7498/aps.73.20240494
|
[2] |
张权治, 张雷宇, 马方方, 王友年. 多孔材料的低温刻蚀技术. 物理学报,
2021, 70(9): 098104.
doi: 10.7498/aps.70.20202245
|
[3] |
王国建, 刘燕文, 李芬, 田宏, 朱虹, 李云, 赵恒邦, 王小霞, 张志强. 离子束表面处理对光电阴极发射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21, 70(21): 218503.
doi: 10.7498/aps.70.20210587
|
[4] |
白春江, 封国宝, 崔万照, 贺永宁, 张雯, 胡少光, 叶鸣, 胡天存, 黄光荪, 王琪. 铝阳极氧化的多孔结构抑制二次电子发射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8, 67(3): 037902.
doi: 10.7498/aps.67.20172243
|
[5] |
徐国庆, 刘向阳, 张可锋, 杜云辰, 李向阳. 离子束刻蚀碲镉汞晶体的电学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5, 64(11): 116102.
doi: 10.7498/aps.64.116102
|
[6] |
徐向东, 刘颖, 邱克强, 刘正坤, 洪义麟, 付绍军. HfO2顶层多层介质膜脉宽压缩光栅的离子束刻蚀. 物理学报,
2013, 62(23): 234202.
doi: 10.7498/aps.62.234202
|
[7] |
周小为, 刘颖, 徐向东, 邱克强, 刘正坤, 洪义麟, 付绍军. 大口径多层介质膜光栅衍射效率测量及其在制作工艺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2012, 61(17): 174203.
doi: 10.7498/aps.61.174203
|
[8] |
吴迪, 宫野, 雷明凯, 刘金远, 王晓钢, 刘悦, 马腾才. 高功率离子束辐照膜基双层靶温度场的数值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7): 4826-4830.
doi: 10.7498/aps.59.4826
|
[9] |
任煜轩, 吴建光, 周小为, 付绍军, 孙晴, 王自强, 李银妹. 相位片角向衍射产生拉盖尔-高斯光束的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6): 3930-3935.
doi: 10.7498/aps.59.3930
|
[10] |
陈立宝, 虞红春, 许春梅, 王太宏. 离子束辅助沉积硅薄膜负极材料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7): 5029-5034.
doi: 10.7498/aps.58.5029
|
[11] |
许兴胜, 熊志刚, 金爱子, 陈弘达, 张道中. 聚焦离子束研制半导体材料光子晶体. 物理学报,
2007, 56(2): 916-921.
doi: 10.7498/aps.56.916
|
[12] |
袁宁一, 李金华, 范利宁, 王秀琴, 谢建生. 离子束增强沉积制备p型氧化锌薄膜及其机理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7): 3581-3584.
doi: 10.7498/aps.55.3581
|
[13] |
王成伟, 王 建, 李 燕, 刘维民, 徐 洮, 孙小伟, 力虎林. 多孔阳极氧化铝薄膜光学常数的确定. 物理学报,
2005, 54(1): 439-444.
doi: 10.7498/aps.54.439
|
[14] |
廖梅勇, 秦复光, 柴春林, 刘志凯, 杨少延, 姚振钰, 王占国. 离子能量和沉积温度对离子束沉积碳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1, 50(7): 1324-1328.
doi: 10.7498/aps.50.1324
|
[15] |
廖梅勇, 张键辉, 秦复光, 刘志凯, 杨少延, 王占国, 李述汤. 质量分离低能离子束沉积碳膜及离子轰击效应. 物理学报,
2000, 49(11): 2186-2190.
doi: 10.7498/aps.49.2186
|
[16] |
宁兆元, 程珊华. 非晶含氢碳膜的氧等离子体刻蚀性能研究. 物理学报,
1999, 48(10): 1950-1956.
doi: 10.7498/aps.48.1950
|
[17] |
肖定全, 韦力凡, 李子森, 朱建国, 钱正洪, 彭文斌. 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多离子束反应共溅射模型(Ⅱ)——数值计算与结果讨论. 物理学报,
1996, 45(2): 345-352.
doi: 10.7498/aps.45.345
|
[18] |
肖定全, 韦力凡, 李子森, 朱建国, 钱正洪, 彭文斌. 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多离子束反应共溅射模型(Ⅰ)——模型建立. 物理学报,
1996, 45(2): 330-338.
doi: 10.7498/aps.45.330
|
[19] |
高文玉, 李宏成, 王瑞兰, 刘家瑞. Mo/Si体系的离子束混合机制研究. 物理学报,
1989, 38(5): 728-734.
doi: 10.7498/aps.38.728
|
[20] |
周玉美, 吴京生. 高β等离子体的离子-离子束不稳定性. 物理学报,
1983, 32(10): 1319-1322.
doi: 10.7498/aps.32.1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