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惠战强, 刘瑞华, 高黎明, 韩冬冬, 李田甜, 巩稼民. 基于对称双环嵌套管的低损耗弱耦合六模空芯负曲率光纤. 物理学报,
2024, 73(7): 070703.
doi: 10.7498/aps.73.20231785
|
[2] |
惠战强, 高黎明, 刘瑞华, 韩冬冬, 汪伟. 低损耗大带宽双芯负曲率太赫兹光纤偏振分束器. 物理学报,
2022, 71(4): 048702.
doi: 10.7498/aps.71.20211650
|
[3] |
惠战强. 低损耗大带宽双芯负曲率太赫兹光纤偏振分束器. 物理学报,
2021, (): .
doi: 10.7498/aps.70.20211650
|
[4] |
孟淼, 严德贤, 李九生, 孙帅. 基于嵌套三角形包层结构负曲率太赫兹光纤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20, 69(16): 167801.
doi: 10.7498/aps.69.20200457
|
[5] |
刘松, 罗春荣, 翟世龙, 陈怀军, 赵晓鹏. 负质量密度声学超材料的反常多普勒效应. 物理学报,
2017, 66(2): 024301.
doi: 10.7498/aps.66.024301
|
[6] |
郑利娟, 程天海, 吴俣. 黑碳团簇气溶胶混合生长的红外吸收特性及长波辐射效应. 物理学报,
2017, 66(16): 169201.
doi: 10.7498/aps.66.169201
|
[7] |
范志新, 黎振远, 周璇, 张志东. 应变液晶的负压光效应和反式压光效应. 物理学报,
2014, 63(14): 146101.
doi: 10.7498/aps.63.146101
|
[8] |
李晓莉, 张连水, 孙江, 冯晓敏. 微波驱动精细结构能级跃迁引起的电磁诱导负折射效应. 物理学报,
2012, 61(4): 044202.
doi: 10.7498/aps.61.044202
|
[9] |
周铁中, 李晶, 高连山. 被动型氢脉泽微波腔优化仿真设计(已撤稿). 物理学报,
2012, 61(5): 050601.
doi: 10.7498/aps.61.050601
|
[10] |
张亚妮. 新型矩形点阵光子晶体光纤的高双折射负色散效应. 物理学报,
2010, 59(12): 8632-8639.
doi: 10.7498/aps.59.8632
|
[11] |
崔昊杨, 李志锋, 李亚军, 刘昭麟, 陈效双, 陆 卫, 叶振华, 胡晓宁, 王 茺. 双光子吸收的Franz-Keldysh效应. 物理学报,
2008, 57(1): 238-242.
doi: 10.7498/aps.57.238
|
[12] |
曾 然, 许静平, 羊亚平, 刘树田. 负折射率材料对Casimir效应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7, 56(11): 6446-6450.
doi: 10.7498/aps.56.6446
|
[13] |
秦 莉, 张喜田, 梁 瑶, 张 锷, 高 红, 张治国. 氧化锌微米花的共振拉曼和“负热淬灭”效应. 物理学报,
2006, 55(6): 3119-3123.
doi: 10.7498/aps.55.3119
|
[14] |
王 专, 王清月, 宋有建, 邢岐荣, 柴 路. 含负克尔效应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的五镜腔飞秒钛宝石激光器的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2005, 54(11): 5164-5167.
doi: 10.7498/aps.54.5164
|
[15] |
赵 乾, 赵晓鹏, 康 雷, 张富利, 刘亚红, 罗春荣. 一维负磁导率材料中的缺陷效应. 物理学报,
2004, 53(7): 2206-2211.
doi: 10.7498/aps.53.2206
|
[16] |
康 雷, 赵 乾, 赵晓鹏. 二维负磁导率材料中的缺陷效应. 物理学报,
2004, 53(10): 3379-3383.
doi: 10.7498/aps.53.3379
|
[17] |
金奎娟, 潘少华, 杨国桢. 量子阱吸收谱中的Fano效应. 物理学报,
1995, 44(10): 1615-1621.
doi: 10.7498/aps.44.1615
|
[18] |
吴杭生, 顾一鸣. 急冷Al-Si合金负磁阻效应的一个可能解释. 物理学报,
1982, 31(8): 1126-1129.
doi: 10.7498/aps.31.1126
|
[19] |
管惟炎, 陈熙琛, 王祖仑, 易孙圣. 急冷Al-Si超导合金的负磁阻效应. 物理学报,
1981, 30(9): 1284-1286.
doi: 10.7498/aps.30.1284
|
[20] |
唐孝威. 关于氢中含氘量对负π介子吸收实验影响的讨论. 物理学报,
1961, 17(2): 108-112.
doi: 10.7498/aps.17.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