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夏金戈, 李伟峰, 方基宇, 牛中明. 原子核β衰变寿命经验公式. 物理学报,
2024, 73(6): 062301.
doi: 10.7498/aps.73.20231653
|
[2] |
张小安, 李耀宗, 赵永涛, 梁昌慧, 程锐, 周贤明, 王兴, 雷瑜, 孙渊博, 徐戈, 李锦玉, 肖国青. Arq+入射金表面激发靶原子M-X射线的动能和势能的阈值. 物理学报,
2012, 61(11): 113401.
doi: 10.7498/aps.61.113401
|
[3] |
郑曙东, 李博文, 李冀光, 董晨钟, 袁文渊. 原子核的有限体积效应对高离化态离子能级和波函数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9, 58(3): 1556-1562.
doi: 10.7498/aps.58.1556
|
[4] |
何彪, 易有根, 江少恩, 唐永建, 郑志坚. 电子碰撞Ga, As, Pt, W和Au原子Lα X射线产生截面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2009, 58(10): 6879-6883.
doi: 10.7498/aps.58.6879
|
[5] |
董建敏, 李君清, 苏昕宁, 王艳召, 张鸿飞, 左维. 致密天体中电子气体对原子核结构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9, 58(4): 2294-2299.
doi: 10.7498/aps.58.2294
|
[6] |
孟杰. 转动原子核的对关联变化. 物理学报,
1993, 42(3): 368-372.
doi: 10.7498/aps.42.368
|
[7] |
张禹顺, 李扬国. 高能质子与原子核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 物理学报,
1977, 26(5): 449-454.
doi: 10.7498/aps.26.449
|
[8] |
程檀生;曾谨言. 原子核激发带的转动惯量与奇偶差. 物理学报,
1977, 26(3): 243-249.
doi: 10.7498/aps.26.243
|
[9] |
徐躬耦, 王顺金, 刘敦桓, 杨亚天, 毛铭德. 生成坐标方法与原子核集体运动(Ⅱ)——偶-偶原子核的多极激发和对激发. 物理学报,
1976, 25(3): 226-234.
doi: 10.7498/aps.25.226
|
[10] |
陈金全. 原子核的集体运动和准粒子无规位相近似. 物理学报,
1975, 24(4): 281-290.
doi: 10.7498/aps.24.281
|
[11] |
任庚未. 轻原子核结构和投影算符方法. 物理学报,
1975, 24(6): 396-406.
doi: 10.7498/aps.24.396
|
[12] |
杨国琛. 关于原子核的gR因子. 物理学报,
1963, 19(12): 771-781.
doi: 10.7498/aps.19.771
|
[13] |
张历宁, 戴元本. 原子核中μ介子的辐射俘获. 物理学报,
1961, 17(1): 41-44.
doi: 10.7498/aps.17.41
|
[14] |
何泽慧, 陆祖荫, 孙汉城. 为原子核科学研究用的原子核乳膠核-2,核-3,制备方法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59, 15(3): 131-138.
doi: 10.7498/aps.15.131
|
[15] |
金星南. 高能电子对原子核C12的弹性散射. 物理学报,
1959, 15(1): 25-31.
doi: 10.7498/aps.15.25
|
[16] |
陆祖荫, 孙汉城, 刘惠长, 何泽慧. 原子核乳胶核-2、核-2载硼、核-2载锂、核-3、核-4、核-5的制备方法和特性. 物理学报,
1959, 15(3): 139-144.
doi: 10.7498/aps.15.139
|
[17] |
曾谨言, 张庆营, 杨立铭. 原子核的转动惯量和gR因子. 物理学报,
1959, 15(10): 565-574.
doi: 10.7498/aps.15.565
|
[18] |
于敏, 邓稼先, 周孝谦, 李扬国. 轻原子核的变形. 物理学报,
1958, 14(6): 449-468.
doi: 10.7498/aps.14.449
|
[19] |
李整武. 轻原子核的质量. 物理学报,
1957, 13(1): 30-57.
doi: 10.7498/aps.13.30
|
[20] |
赵忠尧, 龚祖同. 丙种镭辐射和原子核的作用. 物理学报,
1934, 1(2): 56-65.
doi: 10.7498/aps.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