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柏松, 李烈娟, 麦丽开·麦提斯迪克, 王莉. 频率啁啾对强场下真空正负电子对产生的增强效应. 物理学报,
2022, 0(0): 0-0.
doi: 10.7498/aps.71.20220148
|
[2] |
李亮亮, 王晓方. 高能带电粒子束对陡峭密度梯度区照相的散射效应解析模型及散射调制现象的特征. 物理学报,
2022, 0(0): 0-0.
doi: 10.7498/aps.71.20212269
|
[3] |
朱兴龙, 王伟民, 余同普, 何峰, 陈民, 翁苏明, 陈黎明, 李玉同, 盛政明, 张杰. 极强激光场驱动超亮伽马辐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的研究进展. 物理学报,
2021, 70(8): 085202.
doi: 10.7498/aps.70.20202224
|
[4] |
江淼, 郑晓冉, 林南省, 李英骏. 正负电子对产生过程中不同外场宽度下的多光子跃迁效应. 物理学报,
2021, 70(23): 231202.
doi: 10.7498/aps.70.20202101
|
[5] |
李昂, 余金清, 陈玉清, 颜学庆. 光子对撞机产生正负电子对的数值方法. 物理学报,
2020, 69(1): 019501.
doi: 10.7498/aps.69.20190729
|
[6] |
尹传磊, 王伟民, 廖国前, 李梦超, 李玉同, 张杰. 超强圆偏振激光直接加速产生超高能量电子束. 物理学报,
2015, 64(14): 144102.
doi: 10.7498/aps.64.144102
|
[7] |
丁光涛. 磁场中带电粒子阻尼运动的分析力学表示. 物理学报,
2012, 61(2): 020204.
doi: 10.7498/aps.61.020204
|
[8] |
徐欣亮, 赵小明, 王中天, 唐昌建. 托卡马克中带电粒子的直接损失问题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8): 185201.
doi: 10.7498/aps.61.185201
|
[9] |
孙彦清, 黄朝军, 龙姝明, 刘亚锋, 尹继武. 带电粒子系统在双外场中的高温弱简并效应. 物理学报,
2009, 58(11): 7502-7506.
doi: 10.7498/aps.58.7502
|
[10] |
孙 健, 白敏冬, 毛程奇, 白希尧. 单极性带电粒子浓度测试方法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7): 3972-3976.
doi: 10.7498/aps.56.3972
|
[11] |
邵明珠, 罗诗裕. 正弦平方势与带电粒子沟道效应的能带结构. 物理学报,
2007, 56(6): 3407-3410.
doi: 10.7498/aps.56.3407
|
[12] |
邓成良, 邵明珠, 罗诗裕. 带电粒子同超晶格的相互作用与系统的混沌行为. 物理学报,
2006, 55(5): 2422-2426.
doi: 10.7498/aps.55.2422
|
[13] |
黄湘友. 质谱仪中带电粒子运动的双波描述. 物理学报,
1996, 45(5): 729-737.
doi: 10.7498/aps.45.729
|
[14] |
黄湘友, 刘全慧, 田旭, 裘忠平. 均匀磁场中带电粒子运动的双波描述. 物理学报,
1993, 42(2): 180-187.
doi: 10.7498/aps.42.180
|
[15] |
林翔鸿;卞祖和;唐孝威. 用低能弱r源测量电子对的近阈产生截面. 物理学报,
1989, 38(8): 1364-1368.
doi: 10.7498/aps.38.1364
|
[16] |
罗辽复, 陆埮. 高能正负电子对的湮没与超窄共振ψ粒子的作用. 物理学报,
1975, 24(2): 145-150.
doi: 10.7498/aps.24.145
|
[17] |
杨金刚, 李卫江, 郭清江, 朱光华, 姜承烈. 带有磁分析器的半导体探测器带电粒子谱仪. 物理学报,
1974, 23(1): 52-62.
doi: 10.7498/aps.23.52
|
[18] |
王珮. 高速带电粒子与核子的边缘电磁作用. 物理学报,
1965, 21(8): 1533-1543.
doi: 10.7498/aps.21.1533
|
[19] |
金星南. 高能电子对原子核C12的弹性散射. 物理学报,
1959, 15(1): 25-31.
doi: 10.7498/aps.15.25
|
[20] |
金星南. 高能电子对原子核弹性散射的一个近似计算法. 物理学报,
1956, 12(5): 447-458.
doi: 10.7498/aps.12.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