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晓凯, 李建设, 李曙光, 郭英, 孟潇剑, 汪国瑞, 王璐瑶, 李增辉, 赵原源, 丁钰鑫. 一种基于三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宽带模分复用器的设计与研究. 物理学报,
2022, 71(4): 044206.
doi: 10.7498/aps.71.20211187
|
[2] |
王晓凯, 李建设, 李曙光, 郭英, 孟潇剑, 汪国瑞, 王璐瑶, 李增辉, 赵原源, 丁钰鑫. 一种基于三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宽带模分复用器的设计与研究. 物理学报,
2021, (): .
doi: 10.7498/aps.70.20211187
|
[3] |
孙志海, 黄强, 张颖, 黄鹏儒, 植慧茵, 邹勇进, 徐芬, 孙立贤. 六方氮化硼单层中一种(CN)3VB缺陷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物理学报,
2021, 70(3): 033102.
doi: 10.7498/aps.70.20201364
|
[4] |
曾志斌, 姚引娣, 庄奕琪. 一种采用互补结构的宽阻带共模缺陷地滤波器. 物理学报,
2015, 64(16): 164101.
doi: 10.7498/aps.64.164101
|
[5] |
娄淑琴, 王鑫, 鹿文亮. 一种新型侧漏型光子晶体光纤的研制及其传输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8): 084216.
doi: 10.7498/aps.62.084216
|
[6] |
曹晔, 李荣敏, 童峥嵘. 一种新型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8): 084215.
doi: 10.7498/aps.62.084215
|
[7] |
兰木, 向钢, 辜刚旭, 张析. 一种晶体表面水平纳米线生长机理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22): 228101.
doi: 10.7498/aps.61.228101
|
[8] |
吴芳芳, 沈义峰, 王永春, 韩奎, 周杰, 张园, 陈琼. 一种紧凑的、可调的、基于缺陷共振的光开关. 物理学报,
2011, 60(1): 017801.
doi: 10.7498/aps.60.017801
|
[9] |
赵佳, 崔明启, 赵屹东, 周克瑾, 郑雷, 朱杰, 孙立娟, 陈凯, 马陈燕. KTP(001)晶体分光性能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6): 066102.
doi: 10.7498/aps.60.066102
|
[10] |
吴世海, 胡明亮, 李季, 惠小强. 用约瑟夫森电荷比特系统实现一种特殊量子态的传输. 物理学报,
2011, 60(1): 010302.
doi: 10.7498/aps.60.010302
|
[11] |
刘青, 王鸣, 郭文华, 闫海涛, 喻平. 一种胶体光子晶体修饰的光纤. 物理学报,
2010, 59(10): 7086-7090.
doi: 10.7498/aps.59.7086
|
[12] |
崔艳玲, 侯蓝田. 一种新型混合双包层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4): 2571-2576.
doi: 10.7498/aps.59.2571
|
[13] |
李智磊, 翟宏琛, 王明伟. 一种可识别破碎图形的特殊广义Hough变换方法. 物理学报,
2007, 56(6): 3234-3239.
doi: 10.7498/aps.56.3234
|
[14] |
杨顺华, 胡小锋, 马如璋. 二相介质中一种位错构型的弹性场及所受的力. 物理学报,
1989, 38(9): 1483-1491.
doi: 10.7498/aps.38.1483
|
[15] |
杨原, 俞文海. 等温热处理过程中一种非晶态Li+导体电导行为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5, 34(7): 925-932.
doi: 10.7498/aps.34.925
|
[16] |
苏千武, 许顺生. 镁-锌时效合金中一维过渡相β′2的晶体学研究. 物理学报,
1980, 29(1): 25-34.
doi: 10.7498/aps.29.25
|
[17] |
刘振茂, 王贵华. 区熔硅单晶中一种位错源. 物理学报,
1980, 29(9): 1164-1179.
doi: 10.7498/aps.29.1164
|
[18] |
赖武彦, 王震西, 沈觉涟. 无定形物质中一种新自旋结构的相变理论. 物理学报,
1978, 27(5): 596-599.
doi: 10.7498/aps.27.596
|
[19] |
魏乐汉. 一种干涉现象的初步研究. 物理学报,
1975, 24(5): 317-326.
doi: 10.7498/aps.24.317
|
[20] |
陆学善, 黄世明, 傅正民. Al-Ni二元系中一种新型缺陷点阵. 物理学报,
1966, 22(6): 659-668.
doi: 10.7498/aps.22.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