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建, 熊康林, 冯加贵. 单层硅烯表面的CoPc分子吸附研究. 物理学报,
2022, 71(4): 040501.
doi: 10.7498/aps.71.20211607
|
[2] |
蒋行, 周玉荣, 刘丰珍, 周玉琴. 后退火处理对铟锡氧化物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8, 67(17): 177802.
doi: 10.7498/aps.67.20180435
|
[3] |
蔡昕旸, 王新伟, 张玉苹, 王登魁, 方铉, 房丹, 王晓华, 魏志鹏. 铟锡氧化物薄膜表面等离子体损耗降低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8, 67(18): 180201.
doi: 10.7498/aps.67.20180794
|
[4] |
程广贵, 张忠强, 丁建宁, 袁宁一, 许多. 石墨表面熔融硅的润湿行为研究. 物理学报,
2017, 66(3): 036801.
doi: 10.7498/aps.66.036801
|
[5] |
高潭华. 表面氢化双层硅烯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物理学报,
2015, 64(7): 076801.
doi: 10.7498/aps.64.076801
|
[6] |
黄伟其, 周年杰, 尹君, 苗信建, 黄忠梅, 陈汉琼, 苏琴, 刘世荣, 秦朝建. 硅量子点的形状及其弯曲表面效应. 物理学报,
2013, 62(8): 084205.
doi: 10.7498/aps.62.084205
|
[7] |
高皓, 廖龙忠, 张朝晖. 离子注入的铝在Si(100)表面的偏析及其引起的纳米团簇和合金晶粒形成现象的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1): 427-431.
doi: 10.7498/aps.58.427
|
[8] |
姜金龙, 李文杰, 周 立, 赵汝光, 杨威生. 高指数稳定硅表面的低能电子衍射图分析. 物理学报,
2003, 52(1): 156-162.
doi: 10.7498/aps.52.156
|
[9] |
李文杰, 姜金龙, 周立, 赵汝光, 杨威生. 三个新的稳定硅表面及其家族领地. 物理学报,
2002, 51(11): 2567-2574.
doi: 10.7498/aps.51.2567
|
[10] |
刘黎明, 熊玉卿, 郭 云, 李冠斌, 杨得全. 软X射线辐照引起的铟锡氧化物表面光化学反应. 物理学报,
2000, 49(9): 1883-1885.
doi: 10.7498/aps.49.1883
|
[11] |
叶令. 纳米硅集团表面电子态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96, 45(11): 1890-1897.
doi: 10.7498/aps.45.1890
|
[12] |
李谷波, 张甫龙, 陈华杰, 范洪雷, 俞鸣人, 侯晓远. 发光多孔硅的表面氮钝化. 物理学报,
1996, 45(7): 1232-1238.
doi: 10.7498/aps.45.1232
|
[13] |
沈鸿烈, 杨根庆, 周祖尧, 邹世昌. 磷化铟中离子注入硅的双性行为研究. 物理学报,
1991, 40(3): 476-482.
doi: 10.7498/aps.40.476
|
[14] |
刘开锋, 蔡劲, 孙恒慧, 任云珠, 曹永明. n型硅脉冲激光掺铟的物理过程与缺陷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1990, 39(7): 88-94.
doi: 10.7498/aps.39.88
|
[15] |
叶令, 谢希德. 稀土元素在硅表面的化学吸附. 物理学报,
1988, 37(10): 1593-1599.
doi: 10.7498/aps.37.1593
|
[16] |
蒋最敏, 吴自勤. 硅(111)面表面振动模. 物理学报,
1988, 37(4): 629-637.
doi: 10.7498/aps.37.629
|
[17] |
邢益荣, W. RANKE. 氧在硅表面上吸附的晶向关系. 物理学报,
1986, 35(1): 110-114.
doi: 10.7498/aps.35.110
|
[18] |
周均铭, 黄绮, 林彰达. Si(111)4×1-In表面上铟原子的粘着系数随温度的突变现象. 物理学报,
1984, 33(9): 1240-1245.
doi: 10.7498/aps.33.1240
|
[19] |
周均铭. In-Si(111)界面上的电荷转移及铟原子的表面电致迁移现象. 物理学报,
1983, 32(5): 640-647.
doi: 10.7498/aps.32.640
|
[20] |
宿昌厚. 关于半导体硅表面处理的某些问题. 物理学报,
1962, 18(5): 242-249.
doi: 10.7498/aps.18.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