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晓凤, 戚祖敏, 罗向前, 刘长安, 朱建辉, 王泽华, 张轶, 訾彦勇. 利用含二面角误差的角锥棱镜阵列实现反射光束均匀发散的方法. 物理学报,
2017, 66(8): 084201.
doi: 10.7498/aps.66.084201
|
[2] |
张孝石, 许昊, 王聪, 陆宏志, 赵静. 水流冲击超声速气体射流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17, 66(5): 054702.
doi: 10.7498/aps.66.054702
|
[3] |
何霖, 易仕和, 陆小革. 超声速湍流边界层密度场特性. 物理学报,
2017, 66(2): 024701.
doi: 10.7498/aps.66.024701
|
[4] |
彭志勇, 王向军, 卢进. 近高超声速高温蓝宝石窗口下中波红外成像退化分析仿真与性能测试实验. 物理学报,
2013, 62(23): 230702.
doi: 10.7498/aps.62.230702
|
[5] |
袁行球, 李 辉, 赵太泽, 俞国扬, 郭文康, 须 平. 超声速等离子体射流的数值模拟. 物理学报,
2004, 53(8): 2638-2643.
doi: 10.7498/aps.53.2638
|
[6] |
刘晓东, 李曙光, 侯蓝田, 王慧田. 含金属散射体的中红外无序介质的光子定域化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2, 51(9): 2123-2127.
doi: 10.7498/aps.51.2123
|
[7] |
刘砚章, 范希庆. 石英中Al3+-空穴取向变化弛豫过程中的红外发散响应. 物理学报,
1994, 43(2): 332-339.
doi: 10.7498/aps.43.332
|
[8] |
周义昌, 余超凡. 一维线性链的亚声速和超声速孤立子. 物理学报,
1992, 41(12): 2016-2023.
doi: 10.7498/aps.41.2016
|
[9] |
刘砚章, 范希庆. KCl:OH中结构弛豫的红外发散响应. 物理学报,
1990, 39(3): 424-428.
doi: 10.7498/aps.39.424
|
[10] |
王国樑, 戴培英. 时间和空间无序对玻璃超声弛豫的影响——红外发散响应理论的推广. 物理学报,
1990, 39(7): 95-100.
doi: 10.7498/aps.39.95
|
[11] |
丁屹, 俞文海, 吴昆裕. 快离子导体玻璃滞弹性弛豫的红外发散响应. 物理学报,
1989, 38(1): 134-139.
doi: 10.7498/aps.38.134
|
[12] |
王养璞, 金其淑. 超离子玻璃中的超声吸收理论. 物理学报,
1988, 37(7): 1083-1088.
doi: 10.7498/aps.37.1083
|
[13] |
王国樑, 戴培英, 范希庆, 姜王也, 刘福绥. 含红外发散的低温玻璃超声吸收理论. 物理学报,
1987, 36(11): 1441-1450.
doi: 10.7498/aps.36.1441
|
[14] |
范希庆, 王国樑, 刘福绥. 玻璃中结构弛豫的红外发散响应. 物理学报,
1986, 35(7): 896-904.
doi: 10.7498/aps.35.896
|
[15] |
邓辉舫, 刘福绥. 输运过程的红外发散理论. 物理学报,
1985, 34(6): 784-795.
doi: 10.7498/aps.34.784
|
[16] |
范希庆, 王国樑, 姜王也, 戴培英, 刘福绥. 玻璃超声吸收的红外发散理论. 物理学报,
1985, 34(10): 1270-1279.
doi: 10.7498/aps.34.1270
|
[17] |
许振嘉, 陈玉璋, 江德生, 宋春英, 李贺成, 宋祥芳, 叶亦英. 硅、锗中氧的低温红外吸收. 物理学报,
1980, 29(7): 867-877.
doi: 10.7498/aps.29.867
|
[18] |
宗有泰, 钱幼能, 周鸿赉. 超流Hell中第一声、第二声和第四声声速的测量. 物理学报,
1980, 29(11): 1513-1516.
doi: 10.7498/aps.29.1513
|
[19] |
何祚庥, 张肇西. 关于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重整化理论和红外发散消去问题. 物理学报,
1977, 26(6): 540-543.
doi: 10.7498/aps.26.540
|
[20] |
庄逢甘. 查甫雷金气体的超声速运动. 物理学报,
1955, 11(2): 107-124.
doi: 10.7498/aps.1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