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金荣, 范吕超, 苏垣昌, 胡经国. 温度、缺陷对磁畴壁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6, 65(23): 237501.
doi: 10.7498/aps.65.237501
|
[2] |
王荣, 吴莹, 刘少宝. 随机中毒对神经元网络时空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3, 62(22): 220504.
doi: 10.7498/aps.62.220504
|
[3] |
寻之朋, 唐刚, 夏辉, 郝大鹏. 1+1 维抛射沉积模型内部结构动力学行为的数值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1): 010503.
doi: 10.7498/aps.62.010503
|
[4] |
钱郁. 时空调制对可激发介质螺旋波波头动力学行为影响及控制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5): 158202.
doi: 10.7498/aps.61.158202
|
[5] |
姜泽辉, 韩红, 李翛然, 王福力. 空气阻力对完全非弹性蹦球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2, 61(24): 240502.
doi: 10.7498/aps.61.240502
|
[6] |
范喆, 马晓萍, 李尚赫, 沈帝虎, 朴红光, 金东炫. 消磁场对纳米铁磁线磁畴壁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2, 61(10): 107502.
doi: 10.7498/aps.61.107502
|
[7] |
唐冬妮, 唐国宁. 无扩散功能的缺陷对螺旋波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0, 59(4): 2319-2325.
doi: 10.7498/aps.59.2319
|
[8] |
胡孝平, 郭红. 原子质心运动对型三能级原子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9, 58(1): 272-277.
doi: 10.7498/aps.58.272.1
|
[9] |
田永红, 彭金生. 双模SU(2)相干态场与两个耦合原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 物理学报,
2000, 49(1): 67-73.
doi: 10.7498/aps.49.67
|
[10] |
韩立波, 田永红, 李高翔, 彭金生. 双模SU(1,1)猫态与级联三能级原子的粒子布居相干俘获. 物理学报,
2000, 49(4): 696-701.
doi: 10.7498/aps.49.696
|
[11] |
路 洪, 郭光灿. 叠加的奇偶SU(1,1)相干态的统计性质. 物理学报,
1999, 48(8): 1433-1438.
doi: 10.7498/aps.48.1433
|
[12] |
邹健, 邵彬, 邢修三. 双模非经典光场辐照下介观约瑟夫森结中超流的动力学行为. 物理学报,
1997, 46(11): 2233-2240.
doi: 10.7498/aps.46.2233
|
[13] |
赖云忠, 梁九卿. Kerr介质中双模SU(1,1)相干态场与V型三能级原子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1997, 46(9): 1710-1717.
doi: 10.7498/aps.46.1710
|
[14] |
宋同强, 冯健, 徐炳振, 王文正. 对相干态与两个原子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子与场的动力学特性. 物理学报,
1995, 44(9): 1418-1426.
doi: 10.7498/aps.44.1418
|
[15] |
左维, 王顺金, A.Weiguny, 李福利. SU(1,1)线性非自治量子系统的代数动力学求解. 物理学报,
1995, 44(8): 1184-1191.
doi: 10.7498/aps.44.1184
|
[16] |
路洪, 彭金生, 李高翔. 双模SU(1,1)相干态场与V型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 物理学报,
1995, 44(5): 708-714.
doi: 10.7498/aps.44.708
|
[17] |
郏正明, 杨根庆, 程兆年, 柳襄怀, 邹世昌. 低能粒子轰击对Si(001)-2×1表面原子行为的影响: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1994, 43(11): 1809-1815.
doi: 10.7498/aps.43.1809
|
[18] |
何林生. 动态Stark效应对双光子过程中原子和场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89, 38(12): 1927-1936.
doi: 10.7498/aps.38.1927
|
[19] |
汪子丹, 姚希贤. Josephson结的动力学行为(Ⅱ). 物理学报,
1985, 34(9): 1149-1155.
doi: 10.7498/aps.34.1149
|
[20] |
汪子丹, 姚希贤. Josephson结的动力学行为(Ⅰ). 物理学报,
1985, 34(9): 1140-1148.
doi: 10.7498/aps.34.1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