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x
专题

更多 
领域
文章类型

超导及其应用

超导及其应用专题编者按

DOI: 10.7498/aps.70.010101   

     超导及其应用专题编者按DOI: 10.7498/aps.70.010101  1911 年荷兰科学家Heike Kamerlingh Onnes 首次在金属汞中发现超导现象以来, 超导作为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宏观量子现象已经有百余年的研究历史. 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 人们对传统的低温超导材料的认识及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尤其是关于其超导机理的BCS 理论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凝聚态物理的发展. 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发现后的近三十余年里, 源于对其机理的研究开辟了基础物理新的领域, 也为超导体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技术. 然而, 非常规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和高临界参数的新超导体的探索仍面临许多挑战.

         20 世纪80 年代, 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为超导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 以赵忠贤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我国在国际超导界赢得了一席之地. 因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 1987 年“三月会议”(March Meeting) 盛况空前, 堪比于音乐界的“摇滚乐狂欢节” (“WoodstockFestival”). 在这次会议上, 赵忠贤先生作为会议特邀的五个科学家之一代表我国介绍了工作,确立了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国际地位. 当时, 以赵忠贤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高温超导研究中取得的成绩激励了国内一大批年轻人(也包括笔者和本专题中许多文章的撰写人) 从事超导相关的研究, 这批“年轻人”现在也大多成为了我国在超导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多年来, 国家对基础研究持续投入, 超导研究的基础条件有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 培养了一批在超导研究领域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 我国的超导研究也逐渐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2008 年, 赵忠贤先生和经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研究培养出来的中坚力量齐心协力, 在铁基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引领了高温超导研究的第二次“热潮”, 实现了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全面赶超.

        在经历了两次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之后, 超导研究领域又面临着新的思考, 未来超导研究将如何发展, 这是摆在超导研究人员面前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这使我想起了早在1986 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之前, 《物理》杂志1977 年刊登了赵忠贤先生题为“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文章(见: 赵忠贤 1977 《物理》6(4): 211—215). 也许正是这种前瞻性的思考和积累, 才有我国在1986 年和2008 年两次非常规高温超导体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地位. 我们应该有前瞻性的思维和布局, 超导作为一种宏观量子现象, 非常规高温超导的物理机理还没有完全解决, 这不但需要理论物理学家的努力, 也需要实验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的齐心协力. 在未来的若干年里, 这一领域仍然是超导研究的重心之一, 高温超导体新材料的发现是极可能实现重大突破的方向. 在应用方面, 超导材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科研和生产等许多方面(如: 医院核磁共振成像、大科学装置和实验室的各种超导磁体等), 尤其是高温超导体已开始得到应用, 如超导电磁感应加热应用于铝锭的加工和电网限流器等. 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改善我们人类的生活品质, 大力开展超导应用领域的研究将是未来超导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此外, 超导体还具备许多特殊的“新性质”,例如拓扑超导被视为实现未来量子计算的重要方案之一. 超导体的这些“新性质”也将在未来有重要的发展, 这些“新性质”的潜在应用可提供相关的超导解决方案, 从而实现一些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对其开展研究是未来超导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在超导研究领域的发展, 作为我国中文物理类学术期刊中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刊物, 《物理学报》组织出版了“超导及其应用”专题. 本专题针对上述超导研究方向, 邀请了相关领域国内有代表性的学者进行专题评论, 很好地梳理了相关方向的近期进展, 内容紧贴当前的研究前沿, 为我国超导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参考资料, 非常及时和必要. 最后, 希望以此专题为契机, 激发国内超导领域的同行对超导未来的发展开展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促进我国超导研究事业全面发展. 
客座编辑: 陈仙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报. 2021, 70(1).
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和超导机理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
赵林, 刘国东, 周兴江
2021, 70 (1): 017406. doi: 10.7498/aps.70.20201913
摘要 +
超导是一种奇异的宏观量子现象. 100多年来, 已发现的超导体主要分为两类: 以金属或者合金为代表的常规超导体以及以铜氧化物和铁基高温超导体为代表的非常规超导体. 常规超导体的超导机理能被BCS超导理论完美解释, 但高温超导体的超导机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 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领域中长期争论且充满挑战的重大科学问题. 从实验上揭示非常规超导材料的微观电子结构, 是理解其奇异正常态和超导电性机理、建立新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 由于可以实现对材料中电子的能量、动量和自旋的直接测量, 在高温超导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我们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在铜氧化物和铁基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和超导机理研究中取得的一些进展, 主要包括母体的电子结构、正常态的非费米液体行为、超导态的能带和超导能隙结构以及多体相互作用等. 这些结果为理解铜氧化物和铁基高温超导体的物性及超导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电子型FeSe基高温超导体的磁通束缚态与Majorana零能模
陈晨, 刘琴, 张童, 封东来
2021, 70 (1): 017401. doi: 10.7498/aps.70.20201673
摘要 +
作为凝聚态物理中一类新奇准粒子态, Majorana零能模(Majorana zero mode)由于可用来实现拓扑量子计算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理论预言, Majorana零能模可作为特殊的束缚态出现在一些拓扑超导体的磁通涡旋中. 但实际超导体磁通中还可能存在其他低能束缚态或杂质态, 这给Majorana零能模的辨别和具体应用带来了困难. 目前实验上寻找合适的拓扑超导体系、分辨出清晰的Majorana零能模仍然是十分迫切的. 本文主要介绍最近利用高能量分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对电子掺杂铁硒类超导体(Li, Fe)OHFeSe和单层FeSe/SrTiO3磁通态进行的研究. 实验上在前者的自由磁通中观测到清晰的零能模, 并进一步测量到Majorana零能模的重要特征—量子化电导. 而在后者磁通中只发现常规Caroli-de Gennes-Matricon (CdGM)束缚态, 反映出s波对称性的特征. 这系列实验既为Majorana零能模物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合适平台, 也为澄清铁基超导体中拓扑超导电性的来源提供了线索.
探索非常规高温超导体
胡江平
2021, 70 (1): 017101. doi: 10.7498/aps.70.20202122
摘要 +
近年来, 在理解铜基和铁基非常规高温超导体共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非常规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基因的概念, 指出实现高温超导, 需要“参与强反铁磁超交换耦合的d电子轨道独立于其他轨道单独出现在费米能级附近”. 本文总结这方面的进展, 讨论几类满足高温超导基因的结构以及和此类基因匹配的可能材料, 探讨寻找非常规高温超导体新体系的可能性.
高温超导体组合薄膜和相图表征高通量方法
金魁, 吴颉
2021, 70 (1): 017403. doi: 10.7498/aps.70.20202102
摘要 +
铜氧化物超导体和铁基高温超导体是已知的两类高温超导体, 研究高温超导机理是如今超导领域最具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 构建高温超导的高维精确相图、寻找决定超导转变温度的关键物理量可以为高温超导机理做好实验铺垫. 对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多种自由度的相互关联与耦合使其相图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 现有的研究方法在构建高维“全息”相图及获取定量化物理规律等方面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 而材料的高通量制备与表征技术可以在相图空间实现参量的线扫描甚至面扫描, 有望快速建立可靠的高温超导高维相图和高温超导关键参量数据库, 并从中提取重要的统计物理规律. 本文从阳离子掺杂、母体氧掺杂、双电层晶体管(静电场/电化学)、磁场等几个调控维度, 回顾了主要基于输运手段获得的铜氧化物电子态相图, 介绍了基于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和分子束外延技术的组合薄膜生长方法以及与之匹配的跨尺度选区输运测量技术, 展示了高通量技术在高温超导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高通量实验技术与超导研究结合, 逐步形成了新兴的高通量超导研究范式, 将在构建高维精确相图、突破高温超导机理、推进超导材料实用化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超导量子干涉器件
郑东宁
2021, 70 (1): 018502. doi: 10.7498/aps.70.20202131
摘要 +
超导现象是一种宏观量子现象. 磁通量子化和约瑟夫森效应是两个最能体现这种宏观量子特性的物理现象. 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 SQUID)是利用这两个特性而形成的超导器件. SQUID器件在磁信号灵敏探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简要介绍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SQUID器件的相关背景和发展现状以及应用领域.
高压下富氢高温超导体的研究进展
孙莹, 刘寒雨, 马琰铭
2021, 70 (1): 017407. doi: 10.7498/aps.70.20202189
摘要 +
近年来, 高压强极端条件下的富氢化合物成为高温超导体研究的热点目标材料体系. 该领域目前取得了两个标志性重要进展, 先后发现了共价型H3S富氢超导体(Tc = 200 K)和以LaH10(Tc = 260 K, –13 ℃), YH6, YH9等为代表的一类氢笼合物结构的离子型富氢超导体, 先后刷新了超导温度的新纪录. 这些研究工作燃发了人们在高压下富氢化合物中发现室温超导体的希望. 本文重点介绍高压下富氢高温超导体的相关研究进展, 讨论富氢化合物产生高温超导电性的物理机理, 展望未来在富氢化合物中发现室温超导体的可能性并提出多元富氢化合物候选体系.
重费米子超导理论和材料研究进展
李宇, 盛玉韬, 杨义峰
2021, 70 (1): 017402. doi: 10.7498/aps.70.20201418
摘要 +
重费米子超导体是一类典型的强关联和非常规超导系统, 超导的产生与量子临界涨落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实际材料中, 不同结构体系的重费米子超导体往往表现出非常不同的竞争序和超导性质, 表明f电子的行为对材料的结构特征具有敏感依赖性. 特别是最近几年的超导实验研究, 表明具体材料的实际电子结构对重费米子超导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类典型重费米子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结合实际材料的强关联能带结构计算、唯象量子临界涨落特征和Eliashberg超导理论, 发展新的重费米子超导唯象理论框架, 为探索非常规超导的微观机理提供新的思路.
自旋涨落与非常规超导配对
李建新
2021, 70 (1): 017408. doi: 10.7498/aps.70.20202180
摘要 +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铁基高温超导、重费米子超导和κ-型层状有机超导等超导体的超导态都与磁性有序态相邻, 且超导能隙在动量空间一般存在变号. 因此, 这些超导体的超导机理被认为有别于常规BCS超导中的电子交换声子导致的各向同性s-波配对. 在这些非常规超导中, 自旋涨落被认为是导致电子形成库珀对的主要起源之一. 本文主要以铜基和铁基高温超导为例简要综述非常规超导中的自旋序和自旋涨落性质, 二维哈伯徳模型中超导的起因及在解释铜基和铁基高温超导配对对称性的应用, 以及与非常规超导紧密相关的中子自旋共振模性质和理论解释. 我们认为, 尽管磁性和超导性的相互影响已经过多年研究, 但仍是当前一个富有挑战的活跃研究领域.
高温超导体磁通钉扎和磁通动力学研究简介
闻海虎
2021, 70 (1): 017405. doi: 10.7498/aps.70.20201881
摘要 +
超导态是一个宏观量子相干态, 其载流子是库珀对. 在没有外加磁场和电流的时候, 这些库珀对的运动行为用统一的波函数$ \psi = {\psi _{\rm{0}}}{{\rm{e}}^{{\rm{i}}\varphi }}$进行描述, 其相位φ在宏观尺度上是相同的. 当磁场低于一定值的时候, 在超导体的边界处穿透深度内会出现一个屏蔽电流来对抗外磁场的侵入, 样品处于迈斯纳态. 然而, 当磁场超过一定值的时候, 磁场会进入到超导体中, 迈斯纳态被破坏掉, 在超导体内形成超导区和正常区及其相应的界面. 根据此时这个界面处能量的正负, 把超导体分成I类和II类超导体, 分别对应正和负界面能. 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超导体都是II类超导体, 因为界面能为负值, 因此进入到超导体的磁场会分离成最细小的单元, 以保证最大的界面面积, 降低系统能量. 该最小的磁通束被称为磁通量子, 其磁通量是$ {\varPhi _0} = h/2e$(h为普朗克常数, e为电子电量). 这些磁通线之间有一定的排斥力, 因此它们会形成点阵. 当外加输运电流的时候, 这些磁通线会受到一个洛伦兹力作用而运动, 但是运动就会造成能量的损耗, 超导体就会因此失去电阻为零的优良品质. 通过在超导体中引入一些缺陷、杂质或位错, 就可以把磁通钉扎住, 超导体仍然可以有零损耗特性, 而这个特性可以用于超导体的强电应用. 本文将对磁通钉扎和磁通动力学及其研究方法做一点简单介绍.
中国超导电子学研究及应用进展
李春光, 王佳, 吴云, 王旭, 孙亮, 董慧, 高波, 李浩, 尤立星, 林志荣, 任洁, 李婧, 张文, 贺青, 王轶文, 韦联福, 孙汉聪, 王华兵, 李劲劲, 屈继峰
2021, 70 (1): 018501. doi: 10.7498/aps.70.20202121
摘要 +
超导体的发现距今已有近110年了, 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也已经有30多年了. 超导材料的电子学应用在最近一二十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高温超导微波器件显示了比传统微波器件更优越的性能, 已经在移动通信、雷达和一些特殊通信系统中取得了规模化应用. 超导量子干涉器件以其磁场和电流测量的超高灵敏度, 成为地质勘探、磁共振成像和生物磁成像等领域不可替代的手段. 包括超导隧道结混频器、超导热电子混频器、超导转变沿探测器及超导单光子探测器等在内的超导传感器/探测器可以探测全波段的电磁波及各种宇宙辐射, 具有接近量子极限的超高灵敏度, 在地球物理、天体物理、量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及生物医学等众多前沿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超导参量放大器已经成为实现超导量子计算的关键器件. 超导集成电路技术已被列入国际器件与系统技术路线图, 成为后摩尔时代微电子领域的前沿阵地之一. 在计量科学中, 超导约瑟夫森效应及约瑟夫森结阵器件被广泛应用于量子电压基准和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重新定义中. 在当前的量子信息技术热潮中, 超导电子学扮演重要角色, 同时量子热潮也大力推动了超导电子学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我国超导电子学研究和应用的现状与进展进行概括总结.
14 T全身超导MRI磁体的技术挑战 —大规模应用强场超导磁体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之一
蒋晓华, 薛芃, 黄伟灿, 李烨
2021, 70 (1): 018401. doi: 10.7498/aps.70.20202042
摘要 +
本文首先综述了大规模应用的超导磁体, 依赖并推动铌三锡Nb3Sn导线技术进步, 向更强磁场发展的趋势. 着重分析了超高场14 T全身MRI磁体的挑战性技术. 选择青铜Nb3Sn导线, 采用Nb3Sn线圈和NbTi线圈相结合的混合结构, 对14 T全身MRI磁体进行了电磁概念设计和热稳定性及失超保护仿真分析, 并简要阐述了14 T全身MRI磁体在应力、接头和匀场方面的关键问题. 根据分析结果认为: 1) Nb3Sn导线是14 T全身MRI磁体需要面临的首要挑战性问题 —作为最佳选择的青铜Nb3Sn导线, 其现有产品的性能指标离14 T全身MRI磁体的要求尚存在有一定的差距; 2) 14 T全身MRI磁体的失超保护涉及线圈的铜超比设计、运行电流同线圈电感的协调配置、被动保护的分段策略和主动保护的失超触发控制以及主动屏蔽结构磁体在失超过程中的逸散磁场限制等多个十分复杂的环节, 是最具挑战性的综合性技术.
铁基超导体的输运性质
李妙聪, 陶前, 许祝安
2021, 70 (1): 017404. doi: 10.7498/aps.70.20201836
摘要 +
在铁基超导体中存在着多种有序态, 例如电子向列相和自旋密度波等, 从而呈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 输运性质的测量能为认识铁基超导体的低能激发提供极为有用的信息. 铁砷超导体由于其电子结构的多能带特性, 其电阻率和霍尔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出现多样性的变化, 但在正常态并没有看到有类似铜氧化物超导体的赝能隙打开等奇异行为. 在空穴型掺杂的铁基超导体中观测到霍尔系数在低温下变号, 对应温区的电阻率上出现一个很宽的鼓包等, 可能是从非相干到相干态的转变. 热电势行为也表现出与铜氧化物超导体的明显差异, 比如铁基超导体的正常态热电势的绝对值反而在最佳掺杂区是最大的, 这也许跟强的带间散射有关. 能斯特效应表明铁基超导体在$T_{\rm{c}}$以上的超导位相涨落并不明显, 与铜氧化物超导体存在明显差别. 在铁基超导体上所显示出来的这些反常热电性质, 并没有在类似结构的镍基超导体(如LaNiAsO)上观测到, 镍基超导体表现得更像一个通常的金属. 这些均说明铁基超导体的奇异输运性质与其高温超导电性存在内在的关联, 这些因素是建立其超导机理时需要考虑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