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峰, 张红, 张常哲, 赵文丽, 孟庆田. SiH+(X1Σ+)的势能曲线、光谱常数、振转能级和自旋-轨道耦合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21, 70(15): 153301.
doi: 10.7498/aps.70.20210450
|
[2] |
杨玉晶, 叶瑞, 赵汗青, 万玲, 林婷婷. 基于自旋回波探测的地面磁共振T2谱正反演策略. 物理学报,
2021, 70(6): 063301.
doi: 10.7498/aps.70.20201427
|
[3] |
王德鑫, 那仁满都拉. 耦合双泡声空化特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8, 67(3): 037802.
doi: 10.7498/aps.67.20171805
|
[4] |
孙江, 常晓阳, 张素恒, 熊志强. 应用双非简并四波混频理论研究原子的碰撞效应. 物理学报,
2016, 65(15): 154206.
doi: 10.7498/aps.65.154206
|
[5] |
刘明, 曹世勋, 袁淑娟, 康保娟, 鲁波, 张金仓. Pr掺杂DyFeO3体系的自旋重取向相变、晶格畸变与Raman光谱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14): 147601.
doi: 10.7498/aps.62.147601
|
[6] |
傅美欢, 任中洲. 含自旋轨道耦合的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四类升降算符. 物理学报,
2004, 53(5): 1280-1283.
doi: 10.7498/aps.53.1280
|
[7] |
张必达, 王卫东, 宋枭禹, 俎栋林, 吕红宇, 包尚联. 磁共振现代射频脉冲理论在非均匀场成像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2003, 52(5): 1143-1150.
doi: 10.7498/aps.52.1143
|
[8] |
林东海, 吴钦义. 描述自旋体系密度算符演化的新方法. 物理学报,
1993, 42(6): 893-904.
doi: 10.7498/aps.42.893
|
[9] |
李鲠颖, 邬学文. 三能级体系的Z回波核磁共振粉末谱. 物理学报,
1991, 40(10): 1717-1722.
doi: 10.7498/aps.40.1717
|
[10] |
杨代文, 叶朝辉. 利用Raman磁共振研究四极核对AX体系弛豫行为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1, 40(9): 1533-1538.
doi: 10.7498/aps.40.1533
|
[11] |
李鲠颖, 邬学文. 粉末样品自旋3/2四极核中心跃迁的高分辨核磁共振谱. 物理学报,
1990, 39(11): 1848-1853.
doi: 10.7498/aps.39.1848
|
[12] |
刘爱琢, 裴奉奎. 自旋置换对称体系多脉冲及二维核磁共振实验的密度算符描述(Ⅱ)——多量子积算符方法. 物理学报,
1990, 39(8): 154-161.
doi: 10.7498/aps.39.154-2
|
[13] |
刘爱琢, 裴奉奎. 磁等性自旋体系FT—NMR实验的乘积算符描述. 物理学报,
1988, 37(7): 1072-1082.
doi: 10.7498/aps.37.1072
|
[14] |
钱昆明, 戴道生, 方瑞宜, 林肇华. 磁性薄膜自旋波共振谱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3, 32(12): 1557-1564.
doi: 10.7498/aps.32.1557
|
[15] |
黄永仁. 弱耦合自旋1/2二核系统二维动态NMR谱. 物理学报,
1982, 31(9): 1141-1151.
doi: 10.7498/aps.31.1141
|
[16] |
郑杭. RbNiF3自旋波量子对的Raman散射谱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1982, 31(12): 13-27.
doi: 10.7498/aps.31.13
|
[17] |
叶佩弦, 张绮香. 双光子共振介质光学双稳特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82, 31(6): 779-793.
doi: 10.7498/aps.31.779
|
[18] |
李国栋, 谭生树. 钇-镱石榴石型铁氧体系统的铁磁共振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66, 22(1): 115-118.
doi: 10.7498/aps.22.115
|
[19] |
顾福年. 电磁理论中算符的一些性质. 物理学报,
1962, 18(12): 629-635.
doi: 10.7498/aps.18.629
|
[20] |
孟宪振, 蒲富恪. 热力学的推迟格临函数对铁磁共振峰宽理论的应用. 物理学报,
1961, 17(5): 214-221.
doi: 10.7498/aps.17.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