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尹昊, 宋通, 彭雄刚, 张鹏, 于润升, 陈喆, 曹兴忠, 王宝义. 聚乙烯亚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SBA-15微观结构的小角X射线散射及正电子湮没谱学研究. 物理学报,
2023, 72(11): 114101.
doi: 10.7498/aps.72.20230265
|
[2] |
崔涛, 王康妮, 高凯歌, 钱林勇. 带有多孔二氧化硅间隔层的导模共振光栅实现染料激光器发射增强. 物理学报,
2021, 70(1): 014201.
doi: 10.7498/aps.70.20201017
|
[3] |
曹杨, 习凯, 徐彦楠, 李梅, 李博, 毕津顺, 刘明. 55 nm硅-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硅闪存单元的γ射线和X射线电离总剂量效应研究. 物理学报,
2019, 68(3): 038501.
doi: 10.7498/aps.68.20181661
|
[4] |
余本海, 陈东.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氮化硅新相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相变. 物理学报,
2014, 63(4): 047101.
doi: 10.7498/aps.63.047101
|
[5] |
林圳旭, 林泽文, 张毅, 宋超, 郭艳青, 王祥, 黄新堂, 黄锐. 基于纳米硅结构的氮化硅基发光器件电致发光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3): 037801.
doi: 10.7498/aps.63.037801
|
[6] |
李侠, 郭文华, 吕志娟, 邢进华, 王鸣. 溶胶凝胶法制备圆柱形大孔二氧化硅反蛋白石结构晶体. 物理学报,
2014, 63(2): 024205.
doi: 10.7498/aps.63.024205
|
[7] |
陆乃彦, 元冰, 杨恺. 带电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硫醇/磷脂混合双层膜上的非特异性吸附. 物理学报,
2013, 62(17): 178701.
doi: 10.7498/aps.62.178701
|
[8] |
邹祥云, 苑进社, 蒋一祥. 氮化硅薄膜中硅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4): 148106.
doi: 10.7498/aps.61.148106
|
[9] |
于 威, 李亚超, 丁文革, 张江勇, 杨彦斌, 傅广生. 氮化硅薄膜中纳米非晶硅颗粒的键合结构及光致发光. 物理学报,
2008, 57(6): 3661-3665.
doi: 10.7498/aps.57.3661
|
[10] |
夏正月, 韩培高, 韦德远, 陈德媛, 徐 骏, 马忠元, 黄信凡, 陈坤基. 发光纳米硅/二氧化硅多层膜的特性与氢气氛退火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7, 56(11): 6691-6694.
doi: 10.7498/aps.56.6691
|
[11] |
王长顺, 潘 煦, Urisu Tsuneo. 同步辐射光激励的二氧化硅薄膜刻蚀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11): 6163-6167.
doi: 10.7498/aps.55.6163
|
[12] |
王久敏, 陈坤基, 宋 捷, 余林蔚, 吴良才, 李 伟, 黄信凡. 氮化硅介质中双层纳米硅薄膜的两级电荷存储. 物理学报,
2006, 55(11): 6080-6084.
doi: 10.7498/aps.55.6080
|
[13] |
李明海, 马 懿, 徐 岭, 张 宇, 马 飞, 黄信凡, 陈坤基. 二氧化硅人工蛋白石晶体(opal)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质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3, 52(5): 1302-1306.
doi: 10.7498/aps.52.1302
|
[14] |
马书懿, 张伯蕊, 秦国刚, 韩和相, 汪兆平, 李国华, 马振昌, 宗婉华. 含纳米锗粒二氧化硅薄膜的光致发光研究. 物理学报,
1998, 47(3): 502-507.
doi: 10.7498/aps.47.502
|
[15] |
陈俊芳, 王卫乡, 刘颂豪, 任兆杏. 氮化硅薄膜的微结构. 物理学报,
1998, 47(9): 1529-1535.
doi: 10.7498/aps.47.1529
|
[16] |
余靖, 刘丽英, 徐雷, 王文澄, 李富铭. 掺半花菁二氧化硅薄膜光学二次谐波产生. 物理学报,
1997, 46(6): 1125-1130.
doi: 10.7498/aps.46.1125
|
[17] |
沈军, 王珏, 吴翔. 二氧化硅多孔介质气凝胶和干凝胶的分形结构研究. 物理学报,
1996, 45(9): 1501-1505.
doi: 10.7498/aps.45.1501
|
[18] |
卢豫曾, 郑耀宗. 二氧化硅生长新的动力学模型. 物理学报,
1985, 34(4): 447-454.
doi: 10.7498/aps.34.447
|
[19] |
林荣富, 戴道宣, 江绍酉尤, 张永福, 包伟国, 吕国樑. 硅—二氧化硅界面过渡区的XPS研究. 物理学报,
1981, 30(10): 1295-1306.
doi: 10.7498/aps.30.1295
|
[20] |
陈辰嘉, 杨澄清, 黄亨吉. 磷通过热生长二氧化硅层在硅中的扩散. 物理学报,
1964, 20(7): 662-669.
doi: 10.7498/aps.20.6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