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伟, 柳伟, 谢森, 葛浩然, 欧阳雨洁, 张程, 华富强, 张敏, 唐新峰. MnTe单晶薄膜的外延制备、本征点缺陷结构及电输运优化. 物理学报,
2022, 71(13): 137102.
doi: 10.7498/aps.71.20212350
|
[2] |
王拓, 陈弘毅, 仇鹏飞, 史迅, 陈立东. 具有本征低晶格热导率的硫化银快离子导体的热电性能. 物理学报,
2019, 68(9): 090201.
doi: 10.7498/aps.68.20190073
|
[3] |
朱杰, 姬梦, 马爽. 晶面偏角对利用Voigt函数法计算硅单晶本征晶格应变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8, 67(3): 036102.
doi: 10.7498/aps.67.20172043
|
[4] |
刘丰, 邢岐荣, 胡明列, 栗岩锋, 王昌雷, 柴路, 王清月. 飞秒激光激发下本征GaP非线性吸收及Kerr效应的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1): 017806.
doi: 10.7498/aps.60.017806
|
[5] |
罗彩香, 夏海平, 虞灿, 徐军. 掺Bi钨酸镉单晶体发光特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7): 077806.
doi: 10.7498/aps.60.077806
|
[6] |
余华梁, 张秀敏, 滕利华, 文锦辉, 林位株, 赖天树. 本征GaAs量子阱中电子自旋扩散输运的时-空分辨吸收光谱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5): 3543-3547.
doi: 10.7498/aps.58.3543
|
[7] |
李素文, 谢品华, 刘文清, 司福祺, 李 昂, 彭夫敏. 发光二极管在差分吸收光谱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3): 1963-1967.
doi: 10.7498/aps.57.1963
|
[8] |
司福祺, 刘建国, 谢品华, 张玉钧, 李 昂, 秦 敏, 李玉金, 窦 科, 李素文, 刘文清. 光纤模式混合器在差分吸收光谱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3): 1825-1830.
doi: 10.7498/aps.56.1825
|
[9] |
侯米娜, 刘红军, 赵 卫, 王屹山. 基于单晶体的可调谐参量超荧光的产生. 物理学报,
2007, 56(10): 5872-5877.
doi: 10.7498/aps.56.5872
|
[10] |
李标, 褚君浩, 常勇, 桂永胜, 汤定元. Hg1-xCdxTe禁带以上的本征光吸收. 物理学报,
1996, 45(5): 747-753.
doi: 10.7498/aps.45.747
|
[11] |
杜英磊, 吴柏枚. 光声效应研究PTS单晶体的低温相变. 物理学报,
1987, 36(5): 679-683.
doi: 10.7498/aps.36.679
|
[12] |
刘思敏, 张光寅, 郭建斌. 不同组分的LiNbO3晶体的吸收边研究. 物理学报,
1986, 35(10): 1357-1363.
doi: 10.7498/aps.35.1357
|
[13] |
查长生, 郭常新. 用高压显微光谱系统测量流体静压力对非晶态As2S3光学吸收边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82, 31(11): 1564-1568.
doi: 10.7498/aps.31.1564
|
[14] |
宋增福, 张合义, 徐尧洲, 罗正纪, 江宏忠, 郗德发, 汪太辅, 梁民基. 无水NdCl3和无水PrCl3单晶体中Nd3+的吸收光谱及其量子态. 物理学报,
1980, 29(5): 602-608.
doi: 10.7498/aps.29.602
|
[15] |
闵乃本, 吉光民, 冯端. 钨单晶体中位错的侵蚀斑. 物理学报,
1964, 20(11): 1182-1186.
doi: 10.7498/aps.20.1182
|
[16] |
周邦新. 钼单晶体的冷轧及再结晶织构. 物理学报,
1963, 19(5): 297-305.
doi: 10.7498/aps.19.297
|
[17] |
周邦新. 钼单晶体的范性形变. 物理学报,
1963, 19(5): 285-296.
doi: 10.7498/aps.19.285
|
[18] |
汤定元. 关于硫化镉单晶的生长速率. 物理学报,
1962, 18(4): 207-210.
doi: 10.7498/aps.18.207
|
[19] |
章元龙. 从昇华的NaCl蒸汽生长单晶体. 物理学报,
1959, 15(3): 157-166.
doi: 10.7498/aps.15.157
|
[20] |
钱临照;刘民治. 关於锡单晶体的微蠕变. 物理学报,
1956, 12(3): 275-279.
doi: 10.7498/aps.12.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