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云鹏, 庄华鹭, 李敬锋, 李千. 应变增强Nb掺杂SrTiO3薄膜热电性能. 物理学报,
2023, 72(9): 096803.
doi: 10.7498/aps.72.20222301
|
[2] |
李会华, 张嘉辉, 余森江, 卢晨曦, 李领伟. 柔性基周期性厚度梯度薄膜的应变效应. 物理学报,
2021, 70(1): 016801.
doi: 10.7498/aps.70.20201008
|
[3] |
杜允, 鲁年鹏, 杨虎, 叶满萍, 李超荣. In掺杂氮化亚铜薄膜的电学、光学和结构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11): 118104.
doi: 10.7498/aps.62.118104
|
[4] |
廖国进, 闫绍峰, 巴德纯. 铈掺杂氧化铝薄膜的蓝紫色发光特性. 物理学报,
2008, 57(11): 7327-7332.
doi: 10.7498/aps.57.7327
|
[5] |
李世彬, 吴志明, 袁 凯, 廖乃镘, 李 伟, 蒋亚东. 氢化非晶硅薄膜的热导率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5): 3126-3131.
doi: 10.7498/aps.57.3126
|
[6] |
刘明强, 李斌成. 光学薄膜样品的温度场和形变场分析. 物理学报,
2008, 57(6): 3402-3409.
doi: 10.7498/aps.57.3402
|
[7] |
张红鹰, 吴师岗. 飞秒激光作用下薄膜破坏的力学过程. 物理学报,
2007, 56(9): 5314-5317.
doi: 10.7498/aps.56.5314
|
[8] |
夏志林, 邵建达, 范正修. 薄膜体内缺陷对损伤概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7, 56(1): 400-406.
doi: 10.7498/aps.56.400
|
[9] |
杨吉军, 徐可为. 生长初期Ta膜的表面动态演化行为. 物理学报,
2007, 56(10): 6023-6027.
doi: 10.7498/aps.56.6023
|
[10] |
邸玉贤, 计欣华, 胡 明, 秦玉文, 陈金龙. 基片曲率法在多孔硅薄膜残余应力检测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2006, 55(10): 5451-5454.
doi: 10.7498/aps.55.5451
|
[11] |
陈潇潇, 李斌成, 杨亚培. 光学薄膜测量时平顶光束激励的表面热透镜理论模型. 物理学报,
2006, 55(9): 4673-4678.
doi: 10.7498/aps.55.4673
|
[12] |
周 锋, 梁开明, 王国梁. 电场热处理条件下TiO2薄膜的晶化行为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6): 2863-2867.
doi: 10.7498/aps.54.2863
|
[13] |
夏阿根, 杨 波, 金进生, 张亦文, 汤 凡, 叶高翔. 液体基底表面金薄膜中的有序结构和自组装现象. 物理学报,
2005, 54(1): 302-306.
doi: 10.7498/aps.54.302
|
[14] |
范树海, 贺洪波, 范正修, 邵建达, 赵元安. 表面热透镜技术应用于薄膜微弱吸收测量的理论和实验. 物理学报,
2005, 54(12): 5774-5777.
doi: 10.7498/aps.54.5774
|
[15] |
齐红基, 易 葵, 贺洪波, 邵建达. 溅射粒子能量对金属Mo薄膜表面特性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4, 53(12): 4398-4404.
doi: 10.7498/aps.53.4398
|
[16] |
张谷令, 王久丽, 杨武保, 范松华, 刘赤子, 杨思泽. 内表面栅极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TiN薄膜及其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3, 52(9): 2213-2218.
doi: 10.7498/aps.52.2213
|
[17] |
金进生, 夏阿根, 叶高翔. 带电液体基底表面银原子的凝聚和扩散行为. 物理学报,
2002, 51(9): 2144-2149.
doi: 10.7498/aps.51.2144
|
[18] |
吴锋民, 施建青, 吴自勤. 高温下金属薄膜生长初期的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01, 50(8): 1555-1559.
doi: 10.7498/aps.50.1555
|
[19] |
金进生, 叶高翔, 钱昌吉, 翟国庆, 叶全林, 焦正宽. 金原子在熔融玻璃表面的凝聚特性. 物理学报,
2001, 50(3): 544-549.
doi: 10.7498/aps.50.544
|
[20] |
王玉霞, 郭震, 何海平, 曹颖, 汤洪高. 在Si(111)上用有机溶胶凝胶甩膜热解法制备(0001)定向的6H-SiC薄膜. 物理学报,
2001, 50(2): 256-261.
doi: 10.7498/aps.50.256
|